[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笋头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123606.7 申请日: 2019-02-18
公开(公告)号: CN109770370A 公开(公告)日: 2019-05-21
发明(设计)人: 罗立津;乐占线;贾纬;庄鸿;陈宏;聂毅磊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33/21 分类号: A23L33/21
代理公司: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代理人: 李强
地址: 350007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可溶性膳食纤维 制备 培养基 匀浆 解淀粉芽孢杆菌 离心去除沉淀物 农产品深加工 微生物发酵 丙酮洗涤 工艺条件 膳食纤维 乙醇沉淀 应用设备 煮沸 发酵液 酵母粉 上清液 灭菌 乙醇 可溶 发酵 过滤 接种 能耗 破碎 污染 配合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笋头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笋头破碎、搅拌制成匀浆,并将匀浆与K2HPO4、MgSO4、酵母粉混合,控制pH为6.0‑7.0,灭菌后,得到培养基;将制备的培养基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将发酵液煮沸后,离心去除沉淀物,将上清液用乙醇沉淀过滤,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用乙醇和丙酮洗涤,经干燥后,即得可溶性膳食纤维。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笋头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配合特定的工艺条件,以笋头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从笋头中提取可溶膳食纤维,有着能耗低、应用设备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少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笋头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是世界主要产竹国之一。竹笋作为一种高纤低脂、高蛋白、营养齐全的蔬菜,素有“寒土山珍”之称,是深受现代人追捧的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竹笋中笋壳、笋肉、笋头分别占整个笋体的30%、 30%、40%左右。但在竹笋加工过程中,占总量70%的笋壳和笋头等残渣被剔除,每年产生大量的竹笋残渣,其中仅福建省每年的竹笋残渣就高达 50多万吨。目前,绝大多数的竹笋残渣被随意丢弃或进行简单填埋处理,只有极少部分进行饲料加工。这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竹笋残渣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笋头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且含量都远高于笋肉。而膳食纤维(包括非淀粉多糖、低聚糖、木质素和相关的植物物质)被称为人体“第七大营养素”,具有螯合消化道中重金属和胆固醇、减少致癌物、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减肥产品中,受到了西方各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医学界、营养学界、食品工业界都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

膳食纤维按溶解特性不同,分为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两大类。 IDF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膳食纤维,主要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植物蜡等。SDF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道酶消化,但可溶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液又能被4倍体积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膳食纤维,它主要指植物细胞内的储存物质和分泌物,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多糖和合成类多糖如果胶(Pectin)、瓜儿豆胶、海藻酸盐、葡聚糖和真菌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由于其良好的功能性和加工特性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

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明膳食纤维在控制血糖含量、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方面,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较强,这可能由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能在结肠中几乎被彻底水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还是性能优良的乳化稳定剂,在食品中作为一种食品配料其性能要优于不溶性膳食纤维,因此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品是一种高活性膳食纤维。目前各国已经重视开发研究其制备工艺,并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面包、香肠、酸奶等各种食品中。

但目前从笋头的开发膳食纤维的技术还不成熟,依然是竹笋加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酶法。化学法采用化学试剂提取膳食纤维,其制备成本较低,但在环保上存在弊端,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推荐使用;物理法是通过外界作用,使物料受到高温、高压、高剪切作用,膳食纤维被彻底微粒化,虽然效率高,但能耗也高;生物酶法通过添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制剂,将某些水不溶性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条件温和,产品也稳定,但酶制剂价格昂贵,制备成本高。

因此,如何采用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利用笋头来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笋头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3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