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门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2791.8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长冈智治;篠原拓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79/22 | 分类号: | E05B79/22;E05B79/20;E05B7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闩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门闩装置,其用于防止因博登拉线在门内晃动而产生抵接声。该汽车用门闩装置包括:博登拉线(C),其在挠性的外拉线(C1)内贯穿挠性的内拉线(C2)而成;外开控制杆(9),其借助内拉线(C2)与设在门的车外侧的外开把手(OH)连结;锁芯控制杆(10),其借助锁芯杆(K1)与设在门的车外侧的锁芯(K)连结;壳体(3),其至少收纳锁芯控制杆(10),具有能够供锁芯杆(K1)插入的插入孔(3a)以使锁芯杆(K1)与锁芯控制杆(10)连结;以及锁芯杆引导构件(12),其固定于壳体(3),呈包围壳体3的插入孔(3a)的周围的形状。锁芯杆引导构件(12)具有能够夹持外拉线(C1)的保持片(12e)。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门闩装置,该汽车用门闩装置连结用于传递外开把手的操作的具有挠性的博登拉线。
背景技术
门闩装置配置在门内,并且基于设在门的车外侧的外开把手的开门操作而解除与车体侧的锁扣的卡合,从而使门能够打开。作为用于向门闩装置传递外开把手的开门操作的部件,采用具有挠性的博登拉线。
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博登拉线包括外拉线和内拉线,该外拉线具有挠性,该内拉线具有挠性且贯穿在该外拉线内,内拉线的一端连结在外开把手侧,该内拉线的另一端连结于门闩装置的外开控制杆。由此,在外开把手被执行开门操作时,内拉线被拉拽,从而向外开控制杆传递外开把手的开门操作,使外开控制杆动作而使门能够打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3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门闩装置那样,对于博登拉线在门内弯曲配置的形态,将外拉线的一端部在外开把手侧,另一端部在门闩装置侧分别固定,但由于博登拉线自身具有挠性,所以有可能在门开闭时、在行驶过程中在门内晃动而产生抵接声。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因博登拉线在门内晃动而导致产生抵接声的汽车用门闩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包括:博登拉线,其在挠性的外拉线内贯穿挠性的内拉线而成;外开控制杆,其借助所述内拉线与设在门的车外侧的开门操作用的外开把手连结;锁芯控制杆(日文:キーレバー),其借助锁芯杆(日文:キーロッド)与设在所述门的车外侧的锁定/解锁操作用的锁芯连结;壳体,其至少收纳所述锁芯控制杆,具有能够供所述锁芯杆插入的插入孔以使所述锁芯杆与所述锁芯控制杆连结;以及锁芯杆引导构件,其固定于所述壳体,呈包围所述壳体的所述插入孔的周围的形状,所述锁芯杆引导构件具有能够夹持所述外拉线的保持片。
优选的是,所述外拉线从所述外开把手侧向上方延伸,在比所述锁芯杆引导构件靠上侧的位置以U形转弯的方式弯曲而向下方延伸,内拉线的从该外拉线的向下方延伸的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端部与所述外开控制杆连结。
优选的是,将所述保持片设为车内侧开放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的舌片状。
优选的是,将所述保持片设于与在所述门内设置的玻璃框架前后重叠的位置。
采用本发明,能够通过在固定于壳体的锁芯杆引导构件设置保持片并利用该保持片夹持博登拉线的外拉线,从而抑制博登拉线在门开闭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晃动来防止产生抵接声。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闩装置的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未经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2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