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胶型线缆引入结构及灌胶密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2175.2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林灿荣;吴铎;陈辉奇;彭卓志;丹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捷水下潜航器(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F16J15/14 |
代理公司: | 广东知恒律师事务所 44342 | 代理人: | 唐远昭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胶 线缆 隔板本体 引入结构 线帽 功能孔 凸环 防水密封效果 隔板 合理化技术 可拆卸连接 密封胶外溢 灌胶密封 机械结构 降低生产 空间连接 通孔周缘 外侧延伸 维修成本 有效控制 不良率 穿设 通孔 装配 引入 贯穿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胶型线缆引入结构,所述灌胶型线缆引入结构包括待引入线缆的隔板本体、线缆以及线帽,隔板本体设有用于穿设线缆的贯穿通孔,在环通孔周缘向隔板外侧延伸有第一凸环,第一凸环与线帽可拆卸连接在隔板本体外侧并在线帽与隔板本体之间形成灌胶空间,线帽还设有若干灌胶功能孔,灌胶功能孔与所述灌胶空间连接。这种合理化技术方案不仅有利于优化机械结构、简化安装步骤、降低生产、装配及维修成本,更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密封胶外溢及具有良好防水密封效果的线缆引入结构,避免了原料浪费,降低了产品不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胶型线缆引入结构及灌胶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机械装配时,线缆往往需要通过穿孔/穿板操作,普通的引入装置由于机械连接关系往往密封不严,结构之间易出现间隙,无法做到高精度的防水,或是为达到高精度要求,往往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过高;而采用灌胶方法进行密封的线缆穿墙结构受制于密封胶的流体特性,在灌胶作业时常常发生外溢,导致原料浪费及工件质量问题;此外,现有的线缆防水引入结构还存在因线缆不易定位、灌胶时间控制不精准等原因造成的密封性及防水性不良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胶型线缆引入结构,灌胶型线缆引入结构包括待引入线缆的隔板本体(1)、线缆(2)以及线帽(3),隔板本体(1)设有用于穿设线缆的贯穿通孔(11),在环通孔周缘向隔板外侧延伸有第一凸环(12),第一凸环与线帽可拆卸连接在隔板本体外侧并在线帽与隔板本体之间形成灌胶空间(4),线帽还设有若干灌胶功能孔(33),灌胶功能孔(33)与所述灌胶空间连接。
优选地,第一凸环(12)外壁设置有螺纹段,线帽(3)设有与隔板通孔(11)同轴的线缆孔(31)并环线缆孔在线帽一侧配置有内部环形槽(32),在环形槽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凸环对应适配的螺纹段,通过螺纹段拧合使得线帽与第一凸环可拆卸连接在隔板外侧。
优选地,灌胶功能孔(33)包括灌胶孔及出胶孔,所述线帽(3)设有至少一个灌胶孔和至少一个出胶孔。
优选地,灌胶孔及出胶孔在所述线帽(3)相对于所述线缆孔(31)径向对称布置。
优选地,环所述隔板本体通孔(11)周缘向隔板内侧延伸有第二凸环(13),第二凸环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段且所述线帽(3)能够通过螺纹段对应拧合在隔板本体内侧。
优选地,隔板通孔(11)两侧为楔形切口,线缆(2)穿过该通孔并经由楔形切口前端向线缆径向方向压缩一预设形变量。
优选地,线帽(3)在环形槽(32)远端内壁设置有螺纹段并通过该螺纹段与所述第一凸环(12)对应适配拧接,线帽在螺纹段上端还一体成型有一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凸环的限位块(34)。
优选地,灌胶功能孔(33)贯穿所述线帽(3)并与环形槽(32)连为一体,所述第一凸环(12)外侧拧接于环形槽,其内侧与所述线缆孔(31)外壁之间缝隙宽度为3mm-10mm,外界通过所述灌胶功能孔及所述缝隙与灌胶空间(4)相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船只,具灌胶型线缆引入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灌胶密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一待引入线缆的隔板本体(1)、线缆(2)以及线帽(3),隔板本体设有用于穿设线缆的贯穿通孔(11),在环通孔周缘向隔板外侧延伸的第一凸环(12)外壁设置有螺纹段,线帽设有与隔板通孔同轴的线缆孔(31)并环线缆孔在线帽一侧配置有内部环形槽(32),在环形槽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凸环对应适配的螺纹段;
(b)线帽通过螺纹段拧合连接在隔板本体外侧并在线帽与隔板本体之间形成灌胶空间(4),线帽还设有若干灌胶功能孔(33),灌胶功能孔与所述灌胶空间连接,向灌胶型线缆引入结构的至少一个灌胶功能孔内以预设压强注入密封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捷水下潜航器(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海捷水下潜航器(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2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箱水冷板用的带密封性能压铆水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泵阀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