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阈值快速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21286.1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菲;刘长青;李玉瑶;于彪;王彩霞;田明;丁伟;戚伟佳;王奂;罗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30033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薄膜 激光 损伤 阈值 快速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光学薄膜激光损伤阈值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1)、系统控制器(2)、激光电源(3)、激光器(4)、分光镜A(5)、激光束辐照单元、能量密度标定单元、光学薄膜损伤判识单元、脉宽探测单元(8)和一维运动台(9);
所述的上位机(1)为工控计算机;
所述的系统控制器(2)为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
所述的激光电源(3)为脉冲触发式高压电源,分别与系统控制器(2)和激光器(4)相连接;
所述的激光器(4)为毫秒量级、微秒量级、纳秒量级或皮秒量级脉冲宽度的脉冲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064nm、1050nm、532nm或355nm,重复频率位于1Hz~100Hz间;
所述的分光镜A(5)为表面镀制对45度入射激光波长分光膜的平面镜,与入射激光光路呈45度角放置,反射光和透射光强度比例不小于100:1;
所述的激光束辐照单元由分束聚焦单元A(501)和载物台(502)组成;
所述的能量密度标定单元由分光镜B(6)、能量探测器(601)、分束聚焦单元B(602)、光阑(603)和图像传感器A(604)组成;
所述的分光镜B(6)为表面镀制对45度入射激光波长分光膜的平面镜,与入射激光光路呈45度角放置,反射光和透射光强度比例不小于9:1;
所述光学薄膜损伤判识单元由成像光学系统(7)和图像传感器B(701)组成;所述的成像光学系统(7)为显微光学镜头,其放大倍率调节范围为1~10;
所述的脉宽探测单元(8)为高速光电探测器,其上升沿时间的十倍不大于激光器(4)发射的激光脉冲宽度;
所述的一维运动台(9)为一维电控运动台;
所述的分束聚焦单元A(501)和分束聚焦单元B(602)为由扩束镜、达曼光栅和透镜组成的折衍射混合光学系统,透镜焦距不小于40mm;
所述的载物台(502)为二维电控平面运动台,通过螺钉固定在一维电动运动台(9)上;
所述的能量探测器(601)为热释电探测器,最大单脉冲能量测量值不大于30mJ;
所述的光阑(603)为含有小孔的金属薄片,位于分束聚焦单元B(602)和图像传感器A(604)之间,固定在图像传感器A(604)的入口;
所述的图像传感器A(604)和图像传感器B(701)为CCD相机或CMOS相机,图像传感器A(604)的探测面与分束聚焦单元B(602)的焦平面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12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