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具调度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8381.8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5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峥楠;李绪超;张尧;黄天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张阳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调度 方法 装置 智能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具调度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涉及调度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车型夹具信息时,判断车型夹具信息是否正确;其中,车型夹具信息携带有待调度的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如果是,检测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根据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调度目标车型夹具。本发明能够改善工装夹具的调度效果,有助于提高产线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具调度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逐步提高,对汽车厂的生产步伐和车型更新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常见的生产线多车型共线的技术方案缺陷较多,所支持共线车型种类较少,只能支持1~3种车型共线生产,占地面积较大,生产过程中夹具的选择和输送故障率高,容易发生夹具调度错误等现象,夹具调度效果较差,造成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调度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能够改善工装夹具的调度效果,有助于提高产线生产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具调度方法,其中,上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车型夹具信息时,判断车型夹具信息是否正确;其中,车型夹具信息携带有待调度的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如果是,判断一层夹具工位是否存有目标车型夹具;如果存在,确定所述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为一层夹具工位;如果不存在,确定所述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为二层夹具库区;根据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调度目标车型夹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判断车型夹具信息是否正确的步骤,包括:获取当前夹具库和/或夹具工位中的夹具标识;比对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和夹具库和/或夹具工位中的夹具标识,判断夹具库和/或夹具工位中的夹具标识是否与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匹配;如果是,确定待调度的车型夹具信息正确。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调度目标车型夹具的步骤,包括:如果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为一层夹具工位,将目标车型夹具移动至入口升降机;通过入口升降机将目标车型夹具依次送至二层夹具库区,以实现工具调度;如果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为二层夹具库区,将目标车型夹具移动至出口升降机;通过出口升降机将目标车型夹具依次送至一层夹具工位,以实现工具调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通过入口升降机将目标车型夹具依次送至二层夹具库区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包括:通过设置于入口升降机的标签读取器,读取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根据读取的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判断目标车型夹具是否正确;如果是,执行通过入口升降机将目标车型夹具依次送至二层夹具库区的步骤。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通过出口升降机将目标车型夹具依次送至一层夹具工位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包括:通过设置于出口升降机的标签读取器,读取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根据读取的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判断目标车型夹具是否正确;如果是,执行通过出口升降机将目标车型夹具依次送至一层夹具工位的步骤。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方法还包括:如果车型夹具信息不正确,向上位机发送错误信息,以使上位机重新发送车型夹具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夹具调度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车型夹具信息时,判断车型夹具信息是否正确;其中,车型夹具信息携带有待调度的目标车型夹具的标识;位置检测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一层夹具工位是否存有目标车型夹具;如果存在,确定所述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为一层夹具工位;如果不存在,确定所述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为二层夹具库区;;调度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型夹具的位置调度目标车型夹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83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