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鉴定红带锥蝽的分子特异性标记物及分子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5086.7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0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跃;胡玥;高敏照;黄萍;周洪利;马玉斌;周昱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鉴定 带锥 特异性标记物 基因组DNA 分子生物学水平 核苷酸序列 特异性扩增 传统分类 待测样本 待测样品 电泳检测 专业分类 准确率 测序 条带 引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红带锥蝽的分子特异性标记物及分子鉴定方法,所述分子特异性标记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分子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提取待测样本基因组DNA;S2.以步骤S1所述基因组DNA为模板,以SEQ ID NO:2~3所示引物对进行PCR扩增;S3.取适量步骤S2的PC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若特异性扩增出大小约为615bp的条带,则对该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S4.若步骤S3的PCR扩增产物与SEQ ID NO.1的相似性在95%以上,即可判断待测样品为红带锥蝽。本发明的分子鉴定方法不需要传统分类相关领域的专业分类知识就可以简单快速有效的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红带锥蝽进行分子鉴定;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鉴定准确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鉴定红带锥蝽的分子特异性标记物及分子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锥蝽(Triatomiane),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猎蝽科锥蝽亚科昆虫的通称,是传播美洲锥虫病的主要媒介。美洲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又称恰加斯病(Chagasdisease),是由克氏锥虫(
本病原多发于美洲,尤以拉丁美洲的偏远地区多见。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此病的流行病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疾病已经从拉美地区向全球逐渐蔓延。今天,美洲锥虫病已在欧洲、北美以及太平洋地区(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成为了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在我国,能传播克氏锥虫的锥蝽主要有四种:红带锥蝽、中华锥蝽、微粒锥蝽和横皱锥蝽,它们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对美洲锥虫病的入侵和传播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对红带锥蝽的准确鉴定是控制疾病的重要基础,也是疾病预防控制的核心前提。
但是由于锥蝽种类繁多,形态学鉴定比较复杂,易受发育阶段的限制导致分类鉴定困难,并且操作繁琐、专业性强,仅有少部分经验丰富的分类学专家才能有效地鉴定其种类,因此对于红带锥蝽的鉴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方法,以弥补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的不足,提高分类的效率和准确度,并有助于潜在媒介的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有效防制,为我国美洲锥虫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以DNA序列分析为依据的分子鉴定已成为物种鉴定的常用技术手段,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分类学鉴定的缺陷。DNA条形码技术(DNAbarcoding)是指用基因组内一段标准的、短的DNA片段来鉴定物种的一项分子鉴定新技术,摆脱了传统形态鉴定方法依赖长期经验的障碍,操作简单、效率高、应用广,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物种鉴定。作为DNA条形码的标准目的基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便于通用引物设计及进行大范围的PCR扩增;二是要有足够的变异性,以区分不同物种,尤其是近缘种。
然而目前还未见有针对红带锥蝽的分子鉴定手段,若能将分子鉴定与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相结合,相互佐证,不仅可解决形态学鉴定中存在的标本残缺不全无法鉴定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红带锥蝽的快速、准确鉴定,缩短物种鉴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红带锥蝽物种鉴定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鉴定红带锥蝽的特异性标记物Cytb基因。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带锥蝽的分子鉴定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一种用于鉴定红带锥蝽的分子特异性标记物,所述分子特异性标记物为红带锥蝽Cytb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5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