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光反馈荧光内窥镜系统及荧光图像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2975.8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8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顾兆泰;鲁昌涛;李娜娜;张浠;安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45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海融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7 | 代理人: | 陈志超;唐敏珊 |
地址: | 52825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图像处理 荧光内窥镜 荧光 测光 反馈 测光信息 测光装置 成像距离 亮度保持 实时读取 图像处理 相关参数 信号输出 荧光图像 终端显示 运算 相机 传输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光反馈荧光内窥镜系统及荧光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实时读取测光装置的测光信息,经过运算得到图像处理相关参数并调整荧光相机所传输的原信号,将处理完善的信号输出至终端显示,使得在不同成像距离下,最终输出的荧光图像的荧光亮度保持基本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测光反馈荧光内窥镜系统及荧光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红外荧光造影剂被广泛应用于内窥镜成像设备进行术中淋巴标记、肿瘤边界标定、血管造影和胆管造影,等等。为了提高荧光图像的信噪比和信背比(信背比是指样品信号强度与背景强度的比值),荧光相机往往仅能或主要接收到内窥镜收集到的荧光信号,根据当前荧光强度调节曝光参数,导致靠近组织观察荧光较弱的成像对象时,相机曝光参数自动调高,荧光图像的灰度值提升;远离组织观察时,照射到成像对象的激发光弱,相机曝光参数无法再大幅度提高,荧光图像的灰度值下降。这使得荧光图像忽亮忽暗,远近表现不一致,影响医生判断。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光反馈荧光内窥镜系统及荧光图像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内窥镜成像设备获得的荧光图像忽亮忽暗,远近表现不一致,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光反馈荧光内窥镜系统,其中,包括激发光源,导光束,内窥镜,透镜,二向色分光镜,滤光片,荧光相机,测光装置,荧光图像处理模块,终端显示模块;所述光图像处理模块和终端显示模块连接,光图像处理模块和荧光相机连接,光图像处理模块和测光装置连接;
所述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通过导光束传输并耦合到内窥镜中;激发光从内窥镜前端出射并达到被观察组织,激发光激发出的荧光和由被观察组织反射的激发光同时被内窥镜收集并由镜头聚焦;其中,荧光透过二向色分光镜和滤光片成像于荧光相机,得到荧光图像信息;荧光相机将荧光图像信息传输到荧光图像处理模块;由被观察组织反射的激发光被二向色分光镜反射,由测光装置所探测,得到测光信息;测光装置将探测到的测光信息传输到荧光图像处理模块;荧光图像处理模块根据测光装置传输的测光信息,对荧光图像的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荧光图像信号输出,保证在内窥镜到被观察组织的不同工作距离下,输出的荧光图像的荧光亮度值保持一致。
所述的测光反馈荧光内窥镜系统,其中,还包括输出到终端显示模块,荧光图像处理模块根据测光装置传输的测光信息,对荧光图像的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荧光图像信号输出至终端显示模块,保证在内窥镜到被观察组织的不同工作距离下,输出到终端显示模块的荧光图像的荧光亮度值保持一致。
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测光反馈荧光内窥镜系统的荧光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通过导光束传输并耦合到内窥镜中;
步骤S2:激发光从内窥镜前端出射并达到被观察组织,由被观察组织反射的激发光和由激发光激发出的荧光被内窥镜收集,并由透镜聚焦;
步骤S3:由激发光激发出的荧光透过二向色分光镜和滤光片后成像于荧光相机,得到荧光图像信息;
步骤S4:由被观察组织反射的激发光被二向色分光镜5反射后入射到测光装置,得到测光信息;
步骤S5:荧光相机将荧光图像信息传输到荧光图像处理模块,测光装置将测光信息传输到荧光图像处理模块;
步骤S6:荧光图像处理模块根据测光装置的测光信息,对荧光图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荧光图像信号输出,保证在内窥镜到被观察组织的不同工作距离下,输出的荧光图像的荧光亮度值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2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