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7741.9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8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澄郊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沛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芯片 封装 结构 | ||
一种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光感测元件、发光元件以及透明盖板。基板具有凹部,光感测元件设置于凹部内,且与基板电性连接。发光元件设置于凹部内,且与基板或光感测元件电性连接。透明盖板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光感测元件及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芯片封装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的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其是由基板120、光感测元件140、发光元件160及透明胶层180所组成,其中光感测元件140设置于基板120的一凹部122内,且发光元件160设置于光感测元件140上;透明胶层180设置于凹部122内,且覆盖于光感测元件140及发光元件160。
然而,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100的透明胶层180是直接暴露于外,因此,很容易沾到灰尘或脏污,导致光感测元件140的感测结果失准。举例来说,当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100经过SMT锡炉时,便会有炉灰沾附在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100的透明胶层180上。除此之外,当人员拿取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100时,容易接触或按压到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100的透明胶层180,恐致光感测元件140的感测结果失准,甚或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100整体失效。
综上可知,现有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所存在的问题仍有待克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其利用透明盖板覆盖光感测元件及发光元件,以避免灰尘或脏污沾附在光感测元件或发光元件上,并可防止人员接触或按压到光感测元件或发光元件,用以保护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光感测元件、发光元件以及透明盖板。基板具有凹部,光感测元件设置于凹部内,且与基板电性连接。发光元件设置于凹部内,且与基板或光感测元件电性连接。透明盖板设置于基板上,且覆盖光感测元件及发光元件。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利用透明盖板覆盖光感测元件及发光元件,以避免灰尘或脏污沾附在光感测元件或发光元件上,并可防止人员接触或按压到光感测元件或发光元件,用以保护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并且进一步提升光感测元件的感测准确度以及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的整体可靠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的结构图。
[现有技术]
100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
120基板 122凹部 140光感测元件
160发光元件 180透明胶层
[本发明]
200a、200b、200c、300a、300b光学感测芯片封装结构
220、320基板 221、321底壁 222凹部
223、323侧壁 224、224a、224b、324a、324b接点
240、340光感测元件
241、261、341、361导线 242、342光感测面
260、360发光元件 262、362出光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沛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沛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77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