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96763.3 | 申请日: | 2019-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任锐;龚林金;苏臣宏;王亚琼;王志丰;陈富翔;崔一纬;彭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E21F5/20;E21F5/00;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布 除尘模块 支架 隧道施工 导向轮 台车 排风扇 小车 自动降尘 导水管 通风孔 除尘 隧道 恶劣环境 间隔设置 水泵连接 四角位置 雾化喷头 支架设置 可收缩 伸缩杆 振打机 喷淋 敲击 上铺 节约 | ||
1.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以及除尘系统,除尘系统安置在小车上,除尘系统包括喷淋系统和三个除尘模块,三个除尘模块分别为第一除尘模块、第二除尘模块和第三除尘模块,第二除尘模块设置于第一除尘模块与第三除尘模块之间;
第一除尘模块、第二除尘模块和第三除尘模块均包括可收缩且可展开的防尘布支架,防尘布支架设置在小车上,防尘布支架上铺设有防尘布(5);第一除尘模块、第二除尘模块和第三除尘模块的防尘布支架上连接有用于敲击防尘布(5)的自动振打机(19);
第二除尘模块的防尘布(5)上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处设置有排风扇(4),排风扇(4)安装于防尘布支架上;
喷淋系统包括设置在小车上的水箱及水泵,以及设置在防尘布支架上的导水管(17),导水管(17)与水泵连接,导水管(17)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18);
小车在其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导向轮(9),导向轮(9)通过导向轮伸缩杆(10)与小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其特征在于,导向轮伸缩杆(10)包括实心圆杆(29)和空心圆筒(30),空心圆筒(30)的一端与小车的车体(25)连接,空心圆筒(30)的另一端套接在实心圆杆(29)的一端,实心圆杆(29)的另一端与导向轮(9)的转轴固定连接;空心圆筒(30)上与实心圆杆(29)套接的端部设有用于固定空心圆筒(30)与实心圆杆(29)相对位置的第一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其特征在于,实心圆杆(29)为阶梯轴,实心圆杆(29)上与空心圆筒(30)套接的一端具有直径较大的大径段,大径段与空心圆筒(30)的内壁间隙配合;空心圆筒(30)在与实心圆杆(29)套接一端的端部设有导向轮活动滚球定位架,导向轮活动滚球定位架为圆环状,导向轮活动滚球定位架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每个通孔中设有导向轮活动滚球(23),导向轮活动滚球(23)处于实心圆杆(29)上直径较小的小径段与空心圆筒(30)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开设于空心圆筒(30)端部的导向轮伸缩杆限位孔(21)以及安装于导向轮伸缩杆限位孔(21)中的限位钉(22),限位钉(22)可拆卸安装于导向轮伸缩杆限位孔(21)中;或者,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开设于空心圆筒(30)端部的导向轮伸缩杆限位孔(21)以及安装在实心圆杆(29)的端部并与导向轮伸缩杆限位孔(21)适配的碰珠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布支架的结构包括安装于小车中部的中部竖向伸缩支架(1.1.2)以及处于中部竖向伸缩支架(1.1.2)的左右两侧并安装于小车上的左侧竖向伸缩支架(1.1.1)和右侧竖向伸缩支架(1.1.3),左侧竖向伸缩支架(1.1.1)与中部竖向伸缩支架(1.1.2)之间以及中部竖向伸缩支架(1.1.2)和右侧竖向伸缩支架(1.1.3)之间通过横杆固定连接;
左侧竖向伸缩支架(1.1.1)的左侧以及右侧竖向伸缩支架(1.1.3)的右侧均垂直铰接有撑布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其特征在于,左侧竖向伸缩支架(1.1.1)、中部竖向伸缩支架(1.1.2)和右侧竖向伸缩支架(1.1.3)均为可伸缩杆,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连的第一节支架(11.1)、第二节支架(11.2)和第三节支架(11.3),第三节支架(11.3)底端固定在小车上,第三节支架(11.3)的顶端与第二节支架(11.2)的底端套接,第二节支架(11.2)的顶端与第一节支架(11.1)的底端套接;第三节支架(11.3)的顶端以及第二节支架(11.2)的顶端分别设有用于对第二节支架(11.2)以及第一节支架(11.1)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67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