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离子检测方法、银离子检测试剂盒及用于检测银离子的核酸适配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84331.0 | 申请日: | 2019-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0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巍;杨丽娟;于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G01N33/5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 |
| 地址: | 453099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银离子 检测 方法 试剂盒 用于 核酸 适配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离子检测方法、银离子检测试剂盒及用于检测银离子的核酸适配体,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待测样品;将待测样品与氧化石墨烯、双链特异性核酸外切酶和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混合得到混合物,核酸适配体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将混合物在35~40℃条件下孵育5~40min,然后进行失活处理以使双链特异性核酸外切酶失活;检测失活处理后的混合物的荧光强度,并根据荧光强度确定待测样品中银离子的浓度。本发明的银离子检测方法仅通过一条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氧化石墨烯、双链特异性核酸外切酶及荧光检测设备,即可实现对目标物银离子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离子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银离子检测方法、银离子检测试剂盒及用于检测银离子的核酸适配体。
背景技术
银(Ag)因具有良好的杀菌、催化、光学和电学的特性,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化工、感光以及电子电器等行业。在这些行业的生产及应用过程中,会将含有大量银离子的工业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使银离子成为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之一。银离子可以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进入生物体内,生物体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银离子环境中,将抑制生物体中蛋白的活性,从而对生物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目前,传统的银离子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但是这些技术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例如化学法中的络合滴定法对痕量物质的检测存在困难;电化学分析法虽然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但选择性较差;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尽管检测精度比较高,但仪器耗资昂贵、运行费用高、操作要求多,检测的灵敏度低,检测比较费时、费力,而且需萃取、浓缩富集或抑制干扰等复杂前处理过程。因此,需要寻找更多不同的检测方法来相互补充,以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银离子检测方法。
一种银离子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待测样品;
将所述待测样品与氧化石墨烯、双链特异性核酸外切酶和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核酸适配体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将所述混合物在35~40℃条件下孵育5~40min,然后进行失活处理以使所述双链特异性核酸外切酶失活;
检测所述失活处理后的混合物的荧光强度,并根据所述荧光强度确定所述待测样品中银离子的浓度。
本发明的银离子检测方法仅通过一条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氧化石墨烯(GO)、双链特异性核酸外切酶及荧光检测设备,即可实现对目标物银离子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快速。具体而言,银离子的存在可以稳定该核酸适配体中的C-C错配,使其形成相对稳定的发卡形结构或双链结构,而银离子不存在时则不能使该核酸适配体形成发卡形结构或双链结构。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首先与GO通过强的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在远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作用下使标记在核酸适配体上的荧光淬灭,大大降低了荧光检测的背景信号。在有银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胞嘧啶C与银离子形成相对稳定的C-Ag+-C复合物,从而使核酸适配体形成发卡形结构或双链结构。此时,在双链特异性核酸外切酶的作用下,发卡形结构或双链结构被打开,荧光基团和银离子释放,荧光基团的释放使荧光信号增强,银离子的释放使其能够再次结合其他核酸适配体,因此可以循环产生荧光信号。目标物银离子越多,则结合的核酸适配体越多,产生的荧光信号也就越强,且银离子的循环使用可以放大荧光信号。而在没有目标物银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核酸适配体被吸附在GO上,荧光淬灭,所以不产生荧光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物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5~15μg/m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物中所述双链特异性核酸外切酶的浓度为30~50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医学院,未经新乡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4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