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双向固态发酵生产猴头与大麦共发酵产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1512.8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9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耿燕;许正宏;史劲松;任怡琳;陆震明;许泓瑜;岳远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1/00 | 分类号: | A23L31/00;A23L33/00;A61K36/8998;A61P3/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查杰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麦 淀粉 固态发酵生产 发酵产物 共发酵 糖尿病 不饱和脂肪酸 次级代谢产物 猴头菇菌丝体 生物发酵技术 猴头菇多糖 发酵过程 固态发酵 食用真菌 猴头菇 降血糖 生物碱 氨基酸 寡肽 可用 谷物 制备 保健品 面包 食用 消耗 制作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双向固态发酵生产猴头与大麦共发酵产品的方法,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猴头菇进行双向固态发酵,消耗大麦中的淀粉并产生对人体有益的发酵产物。该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大麦中淀粉的含量,而且在发酵过程中猴头菇菌丝体会产生大量的初、次级代谢产物以及酶,如寡肽、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碱等。以此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面包不仅具有大麦和猴头本身具有的猴头菇多糖、具有更低的淀粉含量,且含有对降血糖有有益的发酵产物,从而更适宜于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在药食用真菌改善谷物的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制备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保健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双向固态发酵生产猴头与大麦共发酵产品的方法,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猴头菇是一种药食两用价值很高的菌类,菌丝体中的活性物质最重要的是多糖及糖蛋白,目前国内外对猴头多糖的研究表明,猴头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比如降低血糖、抗血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其食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祛湿、利尿、健脾胃、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猴头菇多糖是猴头菇的主要药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具有降低血糖、提高葡萄糖的耐受性、抗氧化、抗疲劳等功能,并且对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发明所述的猴头菌丝体即以《中国药典》中记载为标准的。
大麦是世界上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年产量仅次于小麦、稻米及玉米。大麦的营养很丰富,含有丰富的大麦-β葡聚、膳食纤维、植物蛋白,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铁、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尿囊素等。《本草纲目》中记载大麦性味甘咸凉,有和胃、宽肠、利水的功效。《别录》中记载,大麦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因此具有重要的食疗作用和医疗价值。大麦中丰富的大麦-β葡聚糖及膳食纤维使得大麦具有比一般谷物更低的血糖生成指数(GI),低GI的食物进入胃肠道之后,在胃肠道中滞留时间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血糖峰值较低且下降速度平缓,因此大麦是一种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主食。但和一般谷物一样,大麦中也含有大量的淀粉,因此不适于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
从药食两用的真菌及其培养物种筛选分离用于降低血糖的活性物质是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热点,但是利用大麦和猴头双向固态发酵生产制作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食疗产品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在结合微生物学、中药学等多学科进行跨学科创新,拓展现有降血糖食品的新领域、新品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猴头菌的培养基、大麦生物转化菌丝体、大麦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及其用途,所述大麦生物转化菌丝体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价低,发酵剩余物质以及发酵提取物用于制备降血糖的药物或保健品。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双向固态发酵生产猴头与大麦共发酵产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液培养:将猴头菌接种在种子培养基中,在25~28℃培养至对数期得到猴头菌种子液;
(2)双向固态发酵:将步骤(1)培养至对数期的猴头菌种子液接种至大麦固态培养基中,在25~28℃培养10~20天,烘干,得到猴头与大麦共发酵产物。
进一步地,所述大麦固态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大麦70~90份,麦麸10~30份,加水80~120份,CaCl2 0.05~0.15份,ZnCl2 0.03~0.08份,KCl 0.01~0.03份,混合均匀,灭菌后得到大麦固态培养基。
进一步地,所述灭菌的方式为湿热灭菌。
进一步地,所述的湿热灭菌为流通蒸汽灭菌、间歇蒸汽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5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重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红曲四号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