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口保鲜绿芦笋的制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76831.X 申请日: 2019-01-27
公开(公告)号: CN111480534A 公开(公告)日: 2020-08-04
发明(设计)人: 葛冬梅;王旭;董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山崎农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22/10 分类号: A01G22/10;A23B7/154;A23B7/157;A23B7/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1742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出口 鲜绿 芦笋 制作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出口绿芦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绿芦笋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从采收到出口在9个小时内快速完成,包括采收、装箱、冰水预冷、冰水冷却,效果绿芦笋,绿色色泽一致,在0—2℃的普通冷库内可储藏两个月,在常温下可保鲜25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蔬菜加工领域,特别是绿芦笋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早春嫩茎破土而生,形似芦茎,状如笋,因而得名芦笋,具有特殊的营养和食疗功效,它有白笋和绿笋之分,芦笋生长过程中,笋尖露出地面,经光合作用后呈现绿色,被称为绿芦笋;若加盖土壤,使之不受阳光照射,保持其白色,称为白芦笋。绿芦笋有股独特的清香,口感脆而爽口,并且营养价值较高,特别是维生素、钙、铁的含量远高于白芦笋。因此白笋多用于加工罐头,而绿芦笋则用于鲜食,芦笋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的芳香风味,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由于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呼吸作用强,采收后不耐贮藏,因而给芦笋的鲜销和速冻带来了许多困难;芦笋存放1-2d后,纤维老化,颜色变浅,笋体萎蔫、失水严重,甚至开始腐烂,因此,芦笋贮藏、保鲜、运输技术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芦笋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出口保鲜绿芦笋主要是速度,芦笋采收后呼吸强度加快,芦笋的嫩尖为生长点,其实是很多叶片叶芽抱在一起,采收后生长旺盛,容易产生叶芽叶片散开,降低使用价值,绿芦笋加工的作用就是在嫩尖还没有散开之前加工出口完毕,且保证在产品到达进口国之后10天内嫩尖不能散开,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芦笋的快速加工方法,从采收到加工出口在8小时之内完成,节约了时间,减少了损耗,提高了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一种出口保鲜绿芦笋的制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施肥使得芦笋长势一致以便于采收加工;

(2)采收之前24小时停是肥水;

(3)绿芦笋嫩茎呼吸强度极高,生理代谢旺盛,含水量高,因而采后嫩度会迅速下降,木质化程度增强,品质大大降低,芦笋的不耐贮藏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鲜芦笋的出口创汇和国内市场的拓展,因此,采收保鲜绿芦笋加工速度要快,流水作业,在田里边采收边加工,绿芦笋按直径分级程度按照出口规格要求;绿芦笋是利用其地上部分的嫩茎,采收时,只采收地下绿色笋体,用特别的小弧形刀从母体中切离;

(4)绿芦笋根部切开以后,呼吸强度剧增,特别是伤口处还有汁液流出,经试验率芦笋采收后1小时笋尖就开始有轻微散开,这是因为芦笋采收以前,笋尖还没发育完成,众叶片彼此抱在一起,由木质部韧皮部提供营养,但是芦笋采收以后原来由木质部韧皮部提供养分的管道被切断了,众叶片也是制造养分的器官,它们便不想再抱一起,呼吸强度加强,并有呼吸产物排除,使的嫩尖湿润更有利于微生物繁殖,这就是采收以后笋尖散头、腐烂的原因,出口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笋尖不能散头、不能腐烂,芦笋采收以后伤口接触杀菌保存液以来可以防止流出汁液时上口被微生物污染,而来木糖醇可以减缓嫩尖散头,芦笋笋尖朝上整齐摆放在防水钙塑箱,芦笋受伤的部位就可接触杀菌保存液,纸箱底部用三层杀菌布平铺,选用脱水纱布,尺寸与防水钙塑箱底部的尺寸一致,放一层脱水纱布喷一遍杀菌保存液,放三张脱水纱布喷三次脱水纱布,杀菌保存液以水,38% 的二氧化氯,柠檬酸、木糖醇,6-苄基腺嘌呤按重量比=100 :0 .0032—0 .0036:0.11至0.14:0.33至0.35:0.0011至0.0013的比例配制而成,防水的钙塑箱,钙塑箱六面打孔,每面打孔两个,底部打孔4个,孔的直径为3—4 厘米,装箱时轻拿轻放,防止芦笋嫩尖损伤,并剔除不合格品,装箱要求:色泽:绿色无杂色,按直径粗细长短分级,按条长分为4级,大级17至18厘米,中级15至16厘米,小级13至14厘米,小小级11至12厘米,大级、中级底部直径12至15毫米,小级、小小级底部直径6至14毫米,每箱净重10 公斤,在箱外侧唛打印防水的标志、生产批号、生产日期、规格及包装,装箱后立即送入工厂降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山崎农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山崎农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68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