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碱基编辑的通用型CAR-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5912.8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6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蒋海娟;尚小云;刘慧莹;徐凡丽;马少文;赵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茂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85;C12N15/90;A61K35/1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型 碱基 制备 制备方法和应用 免疫治疗领域 制备肿瘤细胞 宿主 治疗药物 回输 敲除 排斥 细胞 基因 应用 优化 | ||
本发明属于免疫治疗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碱基编辑的通用型CAR‑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通用型CAR‑T细胞在制备肿瘤细胞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BE‑Plus系统敲除异体T细胞上的TRAC基因和B2M基因,优化了制备通用型CAR‑T细胞的技术方案,所得的CAR‑T细胞不产生宿主排斥反应,可以实现通用型CAR‑T细胞的异体回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细胞制备及免疫治疗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碱基编辑系统敲除TRAC和B2M双基因的通用型CAR-T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全世界的重大疾病,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新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免疫检查点单抗治疗与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崛起,免疫治疗的疗效逐渐获得肯定。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2016年1月,美国基于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发展,提出癌症“登月计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CAR-T细胞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受试者T淋巴细胞体外转染嵌合受体CAR,形成对特定抗原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效应T细胞,经过体外扩增后回输到受试者体内,回输的CAR-T细胞通过高效特异的非MHC限制性方式识别特定的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并对肿瘤细胞完成杀伤。2017年,FDA批准了靶向CD19的基于4-1BB的二代CAR-T产品上市。然而,CAR-T细胞在治疗肿瘤方面也有一些缺点:一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等副作用;二是目前过继细胞治疗还是基于自体细胞的回输疗法,需要抽取病人一定量的外周血,之后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进行修饰改造以及体外扩增,修饰好的自体T细胞增殖到一定数目再回输回病人体内,但是大部分病人尤其是肿瘤病人在进行CAR-T细胞治疗前,经过了放化疗等,免疫系统已经遭到破坏,其自身的T细胞数量、活性及增殖能力有所衰减,这些障碍限制了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的使用,影响了CAR-T细胞治疗和肿瘤临床治疗的应用和发展。因此,针对范围更广,成本更低的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出现变得极为迫切。
有研究者把目光转向同种异体嵌合抗原受体细胞的回输,利用健康人外周血分离的T淋巴细胞进行同种异体细胞治疗,优势在于健康人的T细胞较多,活力和功能均优于肿瘤病人自体的T淋巴细胞。但也存在诸多障碍:一方面,供体CAR-T细胞进入受体病人体内,会产生强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同时,作为异体细胞受体体内也可能会存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另一方面,应用免疫抑制类药物抑制受体免疫系统活性,可以排除HVGR,但同时又会影响CAR-T细胞的回输疗效;通过HLA配型预防GVHD,但HLA配型成功难度大,且耗时耗财。
中国专利201710983276.X公开了采取多基因敲除的方法同时抑制了T细胞抗原受体(TCR)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MHCII),制作通用型的CAR-T细胞的方法。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和介导免疫应答的分子,外周血中主要为TCRα/β T细胞,是介导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s)是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也被称为“移植抗原”,如果HLA不匹配,移植排斥的发生率就会非常高。HLA Ⅰ类基因几乎分布于身体全部细胞表面,是一个异二聚体,由重链(α链)与β2微球蛋白组成(B2M)。然而目前公开的技术方案是分为两步制备细胞:首先在T细胞活化24h后先进行CAR感染制备CAR-T细胞,随后再进行电转带有敲除目的基因的sgRNA的CRISPR/Cas9载体,最终成功构建通用型CAR-T细胞。该方法制备过程复杂,加上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存在严重的脱靶效应,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茂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茂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59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