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建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72164.8 | 申请日: | 2019-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5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蒲玉蓉;席晓莉;杨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17/391 | 分类号: | H04B17/391;H04L12/26;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谈耀文 |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频 地波 传播 延时 特性 建模 方法 | ||
1.一种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搭建低频地波传播时延的长期实验检测系统,获取传播时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步骤2:获取接收点所在区域的温度、湿度、风速三种气象因子的气象数据;
步骤3:根据步骤1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步骤2获取的温度、湿度、风速气象数据分析低频地波传播时延的时变特性;
步骤4: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传播时延的预测模型;
所述步骤4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4.1:数据集整理
对步骤1获取的传播时延数据、步骤2获取的温度、湿度、风速气象数据进行整理,选取有效数据;其中,时间分辨率取T2;
步骤4.2:BP神经网络构建
BP神经网络结构的输入层为n个节点;输出层为m个节点;根据经验公式确定隐含层节点个数的范围;利用二分法不断缩小隐含层节点数的范围,从而确定最佳的隐含层节点公式;其中,n与步骤2中的气象因子的个数一致;m为1;经验公式如下:
式中,n表示输入层节点数;l为隐含层节点数;m为输出层节点数;p为0-10之间的常数;
步骤4.3:BP神经网络训练
步骤4.3.1:对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数据分布在[0,1]之间,为BP神经网络训练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步骤4.3.2:网络初始化;包括初始化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wij和wjk、隐含层阈值aj、输出层阈值bk,初始化学习率η和神经元激励函数f(x);
(1)wij、wjk的计算公式如下:
wjk=wjk+ηHjek j=1,2,…,l;k=1,2,…,m (4)
式中,xi表示输入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气象数据;η表示学习率,是一个正数,介于0.01-0.1之间;
(2)aj、bk的计算公式如下:
bk=bk+ek k=1,2,…,m (6)
(3)f(x)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4.3.3:计算隐含层的输出Hj:
步骤4.3.4:计算输出层的输出Ok:
步骤4.3.5:计算误差ek:
ek=Yk-Ok k=1,2,…,m (10)
步骤4.3.6:BP神经网络预测与验证
随机选取一半的数据训练网络,一半的数据测试网络性能;将实测值和预测值进行对比,并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值进行定量的性能比较;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i和y'i分别是传播时延的实测值和预测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检测系统包括长波接收机天线(1);长波接收机天线(1)与长波接收机(2)通信连接;GPS接收机天线(3)与GPS接收机(4)通信连接;长波接收机(2)、GPS接收机(4)均通过串行接口与计数器(5)连接;长波接收机(2)、GPS接收机(4)、计数器(5)均通过串行接口与磨砂盒(6)连接;磨砂盒(6)与工业PC(7)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频地波传播时延时变特性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砂盒(6)的型号为USB-RS2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21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