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枸杞发酵物中分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64095.6 | 申请日: | 201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评;李明;伍金娥;常超;董志文;孙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枸杞多糖 枸杞 磁性氧化铁 纳米颗粒 发酵液 抗肿瘤活性 发酵物 抗肿瘤 磁性氧化铁颗粒 预处理 抗肿瘤功效 表面负载 高效吸附 亲和物质 无毒无害 吸附容量 直接分离 可重复 吸附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枸杞发酵物中分离抗肿瘤活性成分枸杞多糖的方法,包括: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直接加入枸杞发酵液中,使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充分吸附其中的抗肿瘤枸杞多糖。本发明利用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直接分离枸杞多糖发酵液中的抗肿瘤枸杞多糖,无需在磁性氧化铁颗粒表面负载亲和物质,无需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即可高效吸附枸杞发酵液中的枸杞多糖,分离快速,吸附容量大,安全无毒无害,且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利用本发明的分离方法,从枸杞发酵物中分离抗肿瘤活性成分枸杞多糖的提取率与抗肿瘤功效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涉及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分离枸杞发酵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枸杞多糖中的用途,具体涉及一种从枸杞发酵物中分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枸杞多糖能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枸杞多糖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达到抗肿瘤目的。枸杞多糖3p通过增加免疫和降低脂质过氧化显著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有资料表明枸杞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调节钙离子浓度有关,如对人类肝癌QGY7703细胞株的研究表明,枸杞多糖能在分裂循环的S期抑制QGY7703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细胞内RNA的量和钙离子浓度上升,还能使细胞内钙离子的分布改变。枸杞多糖可以抑制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系的生长,并存在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引起癌细胞DNA断裂,通过Bcl2和Bax蛋白表达诱导凋亡,体内实验表明枸杞多糖可以抑制裸鼠PC3肿瘤的生长。也有研究发现枸杞水提物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通常会使用溶剂萃取法,沉淀法,超滤法和制备型液相色谱法。然而,这些分离方法均有一定缺陷,如耗时较长,设备昂贵,溶剂浪费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于在离抗肿瘤因子枸杞多糖中的用途,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枸杞发酵物中分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方法,包括:将粒径为9.1~128.6nm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直接加入枸杞发酵液中,并控制摇床转速为80~250rpm,吸附时间为2~12h,使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充分吸附抗肿瘤因子枸杞多糖;在完成吸附后,以电磁铁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从枸杞发酵液中分离出,并分散于水-乙醇混合溶剂中,超声10~30min,之后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分离回收,所得清液包含富集的抗肿瘤因子枸杞多糖。
优选地,所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于枸杞发酵液中的添加量为4~9g/L。
优选地,将回收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以去离子水和浓度为0.05~0.1mol/L的乙酸缓冲液交替清洗,实现对所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再生处理。
优选地,将三价铁盐溶液与碱溶液于35~70℃搅拌0.2~1小时,之后转移至高压釜内反应,反应温度为120~200℃,时间为2~4h,制得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其中,三价铁盐溶液的浓度为0.1~1M,碱溶液浓度为0.2~1.5M,三价铁盐溶液和碱溶液的体积比为1:1~1:5。
优选地,所述三价铁盐包括氯化铁、硫酸铁和硝酸铁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碱溶液包括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硼氢化钠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枸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枸杞粉碎后加入8~15倍量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1~3小时,药液滤过,滤液备用,在相同条件下将药渣重复提取1~3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55,得到浓缩滤液;
2)将上述浓缩滤液与药渣混合,搅拌均匀后按照0.5%~5%质量比接入甜酒曲或黄酒曲,调节PH至7~9,温度为16~35℃,厌氧发酵处理7~14天,得到混合发酵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40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海带加工工艺
- 下一篇:桦褐孔菌多糖螯合锌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