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62564.0 | 申请日: | 2019-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2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暴宁钟;高凌;张玲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9/00;C22C32/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领域,旨在提供提供一种石墨烯/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碱金属油酸盐与乙醇反应后,加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得到氧化石墨烯/碱金属油酸盐混合溶液;将铜化合物加至氧化石墨烯/碱金属油酸盐混合溶液中,冷凝回流下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制得氧化石墨烯/铜油酸盐络合物;在惰性氛围下将氧化石墨烯/铜油酸盐络合物与有机溶剂进行热还原反应,得到石墨烯/铜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使用均相反应器来进行热还原反应,可以提高石墨烯与铜的分散性,得到均匀的石墨烯/铜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环保、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用于大规模生产,避免了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在制备高性能材料的同时保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近现代工业中,铜及其合金以其优良的导电、导热、耐腐蚀性能在电工、电子、化工、交通、机械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铜基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通常难以同时兼顾,提高材料的强度往往会降低其导电性,而导电性能的提高又将影响到材料的强度。如何设计和制备综合性能优越的铜基材料,在保证材料导电性能不降低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重点。
碳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导电性能好等特点,是优异的铜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作为性能优异的碳材料,石墨烯自被发现以来,便作为增强体用于制备各种复合材料。然而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并不容易,石墨烯与金属元素之间的润湿性较差、分散性差、结合力弱,导致复合材料制备中石墨烯易团聚,性能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现有技术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以石墨烯-铜复合粉体为原料制备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属于物理混合。CN201610393010.5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直接将石墨烯粉体、MAX相陶瓷粉体、铜粉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粉体,然后直接进行热压烧结获得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但是,由于石墨烯本身易团聚,且两者密度相差较大,石墨烯与Cu之间的界面属于物理吸附,结合能较低,每个碳原子的结合力仅0.033eV,另外碳在铜中的溶解度仅为0.005at%,碳在铜中的扩散系数接近为0,且不与铜发生化学反应,这就造成石墨烯难以均匀分布在铜金属中。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石墨烯与铜的润湿性,常采用化学方法在石墨烯表面生成铜、镍等金属颗粒,在经过干燥、高温还原性气氛下还原制得复合粉体,最后采用合适的材料制备工艺得到最终的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这些工艺方法不仅繁琐,且整个工艺过程中常使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容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和污染。例如,CN103952588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基体金属盐溶液中加入石墨烯并超声分散,采用非共价键对石墨烯进行改性,然后再加入有毒性的水合肼溶液还原出纳米铜粉和石墨烯,再经过搅拌、蒸干、高温还原制得石墨烯铜复合粉体,再经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得到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CN201410690625.9中将无机铜盐、表面活性剂、络合剂、氧化石墨烯分散在还原性醇中,通入CO2气体,控制气压和温度,在超临界状态下反应获得纳米铜/石墨烯复合材料,实验过程复杂,工业化较难。CN201711248593.3中采用Cu-Mn二元合金板或Cu-Ni二元合金板作为阳极,经电化学刻蚀去合金化,获得纳米多孔铜,在采用CVD法在纳米铜表面均匀生长石墨烯获得复合材料。纳米铜熔点较低,CVD法低温制备石墨烯时石墨烯缺陷较多,性能较差,而升高温度纳米铜会融合成块体铜,影响复合材料的制备。CN201310528409.6中将氧化石墨烯、铜盐、镍盐分散在碱性溶液,在加入乙二胺、水合肼、表面处理剂还原得到复合材料,此方法中氧化石墨烯很难分散在碱性溶剂中,工艺复杂难实现。CN201710219728.7中将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溶解在乙醇溶液中,再加入可溶性铜盐,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离子反应速度较快,很难通过反应条件控制粒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2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