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2397.X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明;罗良胜;陈军;张叶飞;肖进;龚晓波;唐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K7/14;C08G63/676;C08F222/06;C08F232/08;C08G63/183;C08G63/8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4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苯二甲酸 不饱和 聚酯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双环戊二烯10‑15%,水5%,顺酐20‑25%,对苯二甲酸10‑15%,丙二醇10‑15%,二乙二醇10‑15%,对苯二酚1‑5%;(2)将顺酐、水混合均匀后,加入双环戊二烯,升温反应2‑3h;(3)在另一反应釜内,加入对苯二甲酸、丙二醇和催化剂,升温反应至酸值低于5mgKOH/g;(4)将两种反应产物混合后加入二乙二醇,升温反应至酸值低于17mgKOH/g。本发明制得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玻纤浸润性好,具有较好的耐化学性。该树脂适用于S/F双壁罐树脂,其浇铸体可以作为S/F双壁储油罐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建筑等行业,尤其是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由于其强度大、加工方便,发展很快。目前,聚酯玻璃钢中聚酯消耗量已占聚酯总消耗量的70%-80%。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分子链上具有不饱和键的聚酯高分子,是由不饱和二元酸(酐)、饱和二元酸(酐)与二元醇或多元醇缩聚而成,并在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基类单体,形成粘稠的液体树脂,在应用时加入引发剂、促进剂等,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是一种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工艺简便,原料易得,耐化学腐蚀、力学性能、电性能等性能优良,并且可在常温常压下固化,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目前化工企业常见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玻纤浸润性稍微逊色,并且耐化学性性能也有待提高,因此限制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与玻纤浸润性好,具有较好的耐化学性的对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并将其浇铸体作为S/F双壁储油罐使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以下质量百分比配备原材料:
(2)在氮气保护下,将顺丁烯二酸酐、水加入反应釜内,升温至110-120℃搅拌至顺丁烯二酸酐完全溶解后,滴加加入双环戊二烯,滴加完成后,升温至130-140℃,反应2-3h;
(3)在另一反应釜内,加入对苯二甲酸、丙二醇和催化剂,升温至220-230℃,反应至酸值低于5mgKOH/g;
(4)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与步骤(3)的反应产物混合后,加入二乙二醇,缓慢升温至200-210℃,反应至酸值低于17mgKOH/g;
(5)降温至180℃后加入对苯二酚,继续降温至140℃,加入苯乙烯稀释即得产品;所述的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35%;所述的苯乙烯加入量为使得产品的粘度在25℃时为0.25~0.45Pa·S。
进一步地说,所述的催化剂以六氯化钨为主催化剂,还原性铝化合物为助催化剂,对六氯化钨经改性引入氧配体和酚配体,形成络合物WOCl4-x(OAr)X。
进一步地说,通过与乳液中的水反应,定量引入氧配体,助催化剂中添加延缓剂;其中,所述的乳液由乳化剂、水及溶剂配制而成,乳化剂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和聚醚型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乳化剂与水的质量比为(5-10):1,还原性铝化合物与六氯化钨的摩尔比为(5-12):1;延缓剂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3):1;酚与六氯化钨的摩尔比为(1-3):1;水与六氯化钨的摩尔比为0.5:1。
进一步地说,所述的还原性铝化合物为二乙基氯化铝、乙基二氯化铝、三乙基铝、二乙基碘化铝、乙基二碘化铝中的一种,其用量为:还原性铝化合物与六氯化钨的摩尔比为7.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23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