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UTOSAR的车载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8252.2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5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方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科昂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14;B60L58/15;H01M10/42;H01M10/44;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祝进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习友***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车载中央处理器 通信模块 车载管理系统 车载锂电池 监测模块 主控模块 车载显示器 充放电控制 传输控制状态 中央处理器 传输数据 电量不足 管理效率 监测信号 实时通信 监测 欠压 通信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UTOSAR的车载管理系统,包括车载中央处理器、autosar通信模块、车载锂电池组件、锂电池主控模块、锂电池监测模块和车载显示器,车载中央处理器通过autosar通信模块实现与锂电池主控模块和锂电池监测模块进行实时通信,传输数据,锂电池主控模块和锂电池监测模块分别对车载锂电池组件进行充放电控制和监测,并通过autosar通信模块传输控制状态信号和监测信号给车载中央处理器,并在车载显示器上显示;该发明的车载管理系统通过autosar通信模块实现车载中央处理器和车载锂电池组件之间的控制监测通信,可以通过中央处理器实时快速的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避免出现锂电池电量不足、过流或欠压的情况,保证锂电池正常工作,管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UTOSAR的车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汽车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元件。但是锂电池在过流、欠压等条件下可能导致锂电池的寿命缩短或损坏,还可能发生起火爆炸事故,因此其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纯动力和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保持锂电池的可靠运行,对锂电池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是一个必要的过程。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重要纽带,目前,一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比较单一,人机交互程度不高,可靠性差,未能准确的均衡锂电池单体,对锂电池的管理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AUTOSAR的车载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AUTOSAR的车载管理系统,包括车载中央处理器、autosar通信模块、车载锂电池组件、锂电池主控模块、锂电池监测模块和车载显示器,所述车载中央处理器通过autosar通信模块实现与锂电池主控模块和锂电池监测模块进行实时通信,传输数据,所述锂电池主控模块和锂电池监测模块分别对车载锂电池组件进行充放电控制和监测,并通过所述autosar通信模块传输控制状态信号和监测信号给车载中央处理器,通过其处理后,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并在车载显示器上显示。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主控模块包括供电控制模块和充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和充电控制模块分别对车载锂电池组件进行供电控制和充电控制,所述锂电池监测模块包括若干个电量传感器、过流监测模块和欠压监测模块,所述电量传感器、过流监测模块和欠压监测模块分别对车载锂电池组件进行电量、过流、欠压监测。
优选的,所述车载锂电池组件包括若干个通过导线并联在一起的车载锂电池,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的若干个第二继电器,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的若干个第一继电器,每个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分别通过导线串联在单一的车载锂电池的充电端和放电端。
优选的,每个所述车载锂电池上均通过导线连接有电量传感器、过流监测模块和欠压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每个车载锂电池的电流、过流和欠压状况。
优选的,所述车载中央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有车载报警模块,所述车载报警模块包括声音报警器和麦克风。
优选的,所述autosar通信模块还与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客户端包括手机APP客户端和PC客户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UTOSAR的车载管理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发明的车载管理系统通过autosar通信模块实现车载中央处理器和车载锂电池组件之间的控制监测通信,可以通过中央处理器实时快速的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避免出现锂电池电量不足、过流或欠压的情况,有利于保证锂电池正常工作,避免损坏,锂电池管理效率高,以便于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科昂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科昂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