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差动原理的单轴螺旋进给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55315.9 | 申请日: | 201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6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药浩宇;孙建功;杨新龙;张彩丽;杨勇强;李夏霜;袁伟;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25/20 | 分类号: | F16H25/20;F16H25/2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进给 外主轴 丝杠 进给 同轴固定连接 差动原理 电机主轴 大带轮 内主轴 小带轮 轴承组 拨叉 单轴 电机 小间隙配合 差动旋转 端面安装 丝杠螺母 轴向进给 输入段 双电机 同步带 内圈 驱动 分配 | ||
一种基于差动原理的单轴螺旋进给机构,包括螺旋进给机构,螺旋进给机构包括丝杠,丝杠输入段通过第一轴承组安装在内主轴,内主轴通过第二轴承组安装在外主轴内,外主轴端面安装有拨叉组,拨叉组与进给主轴小间隙配合,进给主轴内圈与丝杠上的丝杠螺母固定连接;丝杠与第一电机主轴同轴固定连接,外主轴安装有大带轮,大带轮与小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小带轮与第二电机主轴同轴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驱动的内主轴和外主轴的差动旋转,实现进给主轴的螺旋进给,且可通过双电机的转速分配实现旋转速度和轴向进给速度的调整,简单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进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差动原理的单轴螺旋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往往需要最简单的方案实现复杂的复合运动,其中,螺旋进给运动,即同时旋转与轴向进给便是其中的一种。现有技术往往会采用主轴旋转和线性模组串联的方式,通过电子齿轮的方式控制主轴运动电机以及线性模组运动电机实现螺旋进给运动,但是会造成过大的径向尺寸;同时,要实现高精度的螺旋进给轨迹,必须要从主轴旋转和线性模组两方面同时提高,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差动原理的单轴螺旋进给机构,可以实现主轴的同时旋转和轴向进给,且可通过双电机的转速分配实现旋转速度和轴向进给速度的调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差动原理的单轴螺旋进给机构,包括螺旋进给机构8,螺旋进给机构8包括丝杠8-1,丝杠8-1输入段通过第一轴承组8-3安装在内主轴8-5,内主轴8-5一端固定安装在轴承座底座5之上,内主轴8-5另一端外侧通过第二轴承组8-9安装在外主轴8-8内,外主轴8-8右端端面安装有拨叉组8-11,拨叉组8-11右端与进给主轴8-13小间隙配合,进给主轴8-13与基座12小间隙配合,进给主轴8-13内圈与丝杠8-1上的丝杠螺母8-12固定连接;
所述的丝杠8-1与第一电机1主轴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外主轴8-8安装有大带轮10,大带轮10与小带轮11通过同步带9连接,小带轮11与第二电机6主轴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6分别驱动的螺旋进给机构8的内主轴8-5和外主轴8-8的差动旋转,实现进给主轴8-13的螺旋进给。
所述的丝杠8-1通过联轴器3与第一电机1主轴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机1固定安装于第一电机座2上,第一电机座2固定安装于基座12上。
所述的第二电机6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座7上,第二电机座7固定安装在基座12上。
所述的大带轮10被大圆螺母8-7锁紧在外主轴8-8上。
所述的丝杠8-1为滚珠丝杠、滑动丝杠,或者其它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第一个电机驱动丝杠旋转,另一个电机驱动丝杠螺母旋转,丝杠螺母与进给主轴固定连接,通过间接改变丝杠和丝杠螺母之间的转速差实现进给主轴旋转同时实现螺旋进给的复合运动,简单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轴螺旋进给机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5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步带反装式驱动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差动原理的双轴螺旋同步进给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