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模块化桁架及拼装折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4261.4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熊志;舒畅;谢北萍;李开琼;汪田;杨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杨志兵 |
地址: | 4302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装配式 桥梁 模块化 桁架 拼装 折叠 方法 | ||
1.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模块化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件上弦杆(10)、一件下弦杆(11)、四件连接体(12)、两件竖杆(13)以及十六件斜腹杆(14);
所述上弦杆(10)与所述下弦杆(11)的结构相同,均为平行双杆结构;所述上弦杆(10)与所述下弦杆(11)上下平行设置;
所述连接体(12)为双层矩形块状结构;
两个所述竖杆(13)竖直连接所述上弦杆(10)和所述下弦杆(11)之间;
每个所述连接体(12)与四件所述斜腹杆(14)连接,四件所述斜腹杆(1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体(12)的四个角销接,另一端为活动端,由此形成X结构的支撑体,
所述支撑体的数量共四组;所述支撑体两两一组,每组所述支撑体通过其连接体(12)安装在一根所述竖杆(13)的前后两侧,每组所述支撑体中的斜腹杆(14)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上弦杆(10)、所述下弦杆(11)销接;
所述上弦杆(1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杆件(111);所述杆件(111)的一端焊接有带孔双耳板(112),另一端焊接有带孔单耳板(113);两个模块化桁架对接时,上一个模块化桁架的带孔双耳板(112)与下一个模块化桁架的带孔单耳板(113)对接;所述杆件(111)两端的下表面焊接有用于和所述斜腹杆(14)连接的单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4),所述杆件(111)中部下表面焊接有用于和所述斜腹杆(14)连接的双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9),距离所述杆件(111)两端设定距离处的下表面焊接有用于和所述竖杆(13)连接的竖杆连接孔板(115);两个所述杆件(111)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焊接带孔弦杆钢板(116);
所述杆件(111)上竖杆连接孔板(115)所在位置处的外侧面竖向焊接撑杆连接孔板(117),水平焊接抗风拉杆连接孔板(118);
所述竖杆(13)一端设置上弦连接孔(131),中间设置连接体连接孔(132),另一端设置下弦杆连接孔(133);所述上弦连接孔(131)用于连接所述上弦杆(10)的竖杆连接孔板,所述下弦杆连接孔(133)用于连接所述下弦杆(11)中的竖杆连接孔板;
所述连接体(12)由两层钢板拼焊组成,在所述连接体(12)的四角设置有斜腹杆连接孔(121),中部设置有竖杆连接孔(122);所述竖杆连接孔(122)用于与所述竖杆(13)的连接体连接孔(132)连接;
所述斜腹杆(14)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孔(141);位于所述连接体(12)上方的所述斜腹杆(1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12)的斜腹杆连接孔(121)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上弦杆(10)的单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4)或双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9);位于所述连接体(12)下方的所述斜腹杆(1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体(12)的斜腹杆连接孔(121)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弦杆(11)中的单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4)或双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9)。
2.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模块化桁架的拼装折叠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模块化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工厂预拼装;
所述上弦杆(10)与所述下弦杆(11)上下平行摆放;将两件所述连接体(12)分别放置在距所述上弦杆(10)与所述下弦杆(11)两端设定距离处,且两件所述连接体(12)位于所述上弦杆(10)与所述下弦杆(11)中间位置;每件连接体(12)与四个斜腹杆(14)连接,四个斜腹杆(14)的一端通过螺纹的销轴与所述连接体(12)的斜腹杆连接孔(121)连接;上方的两个所述斜腹杆(1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带螺纹的销轴连接所述上弦杆(10)端部的单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4)和中间位置的双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9),下方的两个所述斜腹杆(1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带螺纹的销轴连接所述下弦杆(11)端部的单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4)和中间位置的双孔双斜腹杆连接耳(119),组成第一层X结构的支撑体;通过螺纹的销轴分别连接所述竖杆(13)的上弦连接孔(131)与所述上弦杆(10)的竖杆连接孔板(115)、所述下弦杆连接孔(133)与所述下弦杆(11)中的竖杆连接孔板(115),所述竖杆(13)的连接体连接孔(132)压在所述连接体(12)的竖杆连接孔(122)上,在孔位处加装所剩余的所述连接体(12)并通过带螺纹的销轴连接,前后两件所述连接体(12)将所述竖杆(13)夹在中间;按同样方法加装第二层X结构的支撑体,完成预拼装;
B.折叠运输;
吊起所述上弦杆(10),将桁架四角方向的所述斜腹杆(14)拆除并打捆包装,拆除所述竖杆(13)中间与所述连接体(12)连接处的带螺纹的销轴,拆除一件所述竖杆(13)的上弦连接孔(131)处带螺纹的销轴,使其以下部的下弦杆连接孔(133)为铰点旋转放下,拆除另一件所述竖杆(13)的下弦杆连接孔(133)处的带螺纹的销轴,使其以上部的上弦连接孔(131)为铰点旋转并贴紧所述上弦杆(10),桁架中部的所述斜腹杆(14)与所述连接体(12)形成菱形结构,所述上弦杆(10)放下与所述下弦杆(11)贴近,完成折叠;
C.现场拼装;
吊起所述上弦杆(10),拆开单独捆装的所述斜腹杆(14),分别与所述连接体(12)连接,旋转所述竖杆(13)与所述连接体(12)、上弦杆(10)、下弦杆(11)连接,调整所述上弦杆(10)与所述下弦杆(11)的间距,分别旋转四角的所述斜腹杆(14)与所述上弦杆(10)、所述下弦杆(11)连接,完成现场拼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42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