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约型数码热升华转印纸的制备方法及其打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52421.1 | 申请日: | 201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计皓;张琦;王幸;邱慈祥;景甜;安田田;赵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F11/02 | 分类号: | D21F11/02;D21B1/34;D21D1/02;D21D5/04;D21H21/18;D21H17/29;D21H2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约 数码 升华 转印纸 制备 方法 及其 打浆 装置 | ||
1.一种节约型数码热升华转印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破碎:将漂白针叶木浆和阔叶木浆在砕解机中碎解成浓度为3~5%的纸浆液,所述漂白针叶木浆和所述阔叶木浆占比为按1:1.5~1:3;
步骤2、分丝帚化:碎解后的原浆,通过打浆处理使木浆纤维分丝,控制打浆度40~45°SR,纤维湿重1.5~2.0g;
步骤3、搅拌:在打浆处理后的纸浆液中添加增强助剂,所述的增强助剂采用阳离子改性玉米淀粉,控制阳离子改性玉米淀粉的加入量为绝干浆料总质量的0.5~2.0%;
步骤4、抄造:将上述步骤配制好的浆液通过净化处理后,通过长网成型大缸冷缸干燥,并软压光整饰;
步骤5、二次施涂:抄造后的半成品转印纸通过自动接装退纸装置送入第一道刮刀涂布装置,在原纸表面涂布涂料液,涂料液的固含量控制在40~50%,底涂后的涂布纸通过第一组热风干燥箱进行干燥处理后送入第二道刮刀涂布装置,在底涂层表面继续面涂热升华转印涂料,并通过第二组热风干燥箱进行干燥处理,控制热升华转印涂料的固含量控制在10~20%;
步骤6、背胶处理:将上述经过所述的第二组热风干燥装置后的转印纸再经过一组背胶装置后进入第三组热风干燥箱,背胶液的固含量控制在0.2%~1%;
步骤7、后处理:将背胶干燥后的转印纸进入调态缸处理,进行纸温调整,并平衡纸温,并软压光整饰后再通过水平卷纸机得到符合要求的转印纸;
所述步骤5中所述底涂液包括以质量份计的70份水、0.2份杀菌剂、100份液体重钙、3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料HC,0.7份抗水剂,所述面涂液包括以质量份计的550份水、6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料HC、33份快干型淀粉;
所述步骤6中的背胶处理的背胶液包括以质量份计的水100份、0.5份CMC、0.15份杀菌剂;
实施节约型数码热升华转印纸的制备方法的打浆装置,包括第一打浆腔(1)、第二打浆腔(4)、第三打浆腔(25)、第一过渡腔(2)、第二过渡腔(3)、储浆过渡腔(11)和循环机构(14),所述的第一打浆腔(1)顶部设置有加料口(5),所述的第一过渡腔(2)和所述的第二过渡腔(3)上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打浆腔(1)和所述第二打浆腔(4)之间,并且所述的第一过渡腔(2)和所述的第二过渡腔(3)同时与所述的第一打浆腔(1)和所述第二打浆腔(4)联通,所述第一过渡腔(2)与所述第二过渡腔(3)连接处固定有第一滤板(6),使得所述的第一过渡腔(2)内的浆液能够经所述的第一滤板(6)过滤后到达所述的第二过渡腔(3)内,所述第一打浆腔(1)内设有第一螺旋打浆头(7),所述第一打浆腔(1)的腔壁上固定有第一旋转电机(8),所述第一螺旋打浆头(7)的后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打浆腔(1)上的第一旋转电机(8)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螺旋打浆头(7)的前部依次穿设在所述的第一过渡腔(2)和所述的第二打浆腔(4)内,所述第一螺旋打浆头(7)的下方设有第二螺旋打浆头(9),所述第二打浆腔(4)的腔壁上固定有第二旋转电机(10),所述第二螺旋打浆头(9)的后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打浆腔(4)上的第二旋转电机(10)上,所述第二螺旋打浆头(9)的前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的第二过渡腔(3)和所述的第一打浆腔(1)内,所述的第二打浆腔(4)下端联通有储浆过渡腔(11),并且所述的第二打浆腔(4)的底部固定有筛板(12),使得所述的第二打浆腔(4)内的浆液经所述的筛板(12)过滤后到达所述的储浆过渡腔(11)内,同时所述的第一打浆腔(1)和所述的第二过渡腔(3)均通过连接管(13)与所述的储浆过渡腔(11)联通,所述储浆过渡腔(11)以及所述的第二过渡腔(3)外还联通有循环机构(14),所述的循环机构(14)包括底部为斜面的循环液箱(15),所述循环液箱(15)内设置有滤网隔板(16),所述滤网隔板(16)将所述循环液箱(15)分成上层和下层,所述滤网隔板(16)上表面垂直设置有第一挡板(17)和第二挡板(18),所述第一挡板(17)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挡板(18),所述第一挡板(17)和所述第二挡板(18)间形成的腔室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9),所述第一挡板(17)处设置的第一回流管(20)与所述的储浆过渡腔(11)联通,所述滤网隔板(16)上设置的第二回流管(22)与所述的第一打浆腔(1)联通,所述循环液箱(15)的底部固定有第三回流管(24),所述第三回流管(24)设置在所述循环液箱(15)的下层,且与所述的储浆过渡腔(11)联通,设置在所述循环液箱(15)内的所述第三回流管(24)入口部高于设置在所述储浆过渡腔(11)上的第三回流管(24)的出口部,所述第一回流管(20)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回流泵(21),且第一回流泵(21)固定安装在循环液箱(15)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流管(22)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回流泵(23),且第二回流泵(23)固定安装在循环液箱(15)的顶部,所述储浆过渡腔(11)的底部设有第三打浆腔(25),且储浆过渡腔(11)与第三打浆腔(25)通过连接管(13)联通,所述第三打浆腔(25)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24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