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49311.X | 申请日: | 2019-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书;栾道成;胡志华;毛良东;任阳;王遇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6;C22C38/04;C22C38/54;C21D1/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模具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模具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 0.75%~0.95%,Cr 6%~8%,Si 0.5%~1.5%,Al 3%~5%,Ni 0.3%~0.5%,Zn 0~0.2%,Mn 0.5%~1.5%,B 0.001%~0.5%,Re 0.02%~0.08%,P+S≤0.03%,余量为铁。制备该模具钢时,先将除Zn、B和Re之外的其他材料放入电弧炉内进行初练,然后加入Zn、B和Re进行精炼,将精炼后的钢水浇筑成坯料,然后进行两次回火处理,即可得到具有高强度、高柔韧性和耐高温性能良好的模具钢。采用本发明中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模具钢强度低、加工性差以及耐高温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作成形是一种近终成形技术,由于其成形效率高、损耗小,因而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其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热作成形技术最重要的是用于制造热作模具的合金钢材料,热作模具一般在高温、热冲击等恶劣工作条件下工作的,因此要求热作模具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目前,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是H13钢。H13钢在600℃以下工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热疲劳性能,较好的强韧性结合,但在600℃以上,材料的强度和热稳定性急剧下降,失去了原来的优异性能。而高耐热性的H21钢在高温条件下抗热疲劳性能较差,模具常常因发生龟裂纹而失效,这大大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生产成本。
鉴于上述热作模具钢的现状,许多国内外钢铁厂和研究机构都致力于开发新型高性能的热作模具钢的,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研发了一大批热作模具钢,但其更多的是侧重某一方面的性能,因而其应用领域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模具钢强度低、加工性差以及耐高温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高温模具钢,耐高温模具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 0.75%~0.95%,Cr 6%~8%,Si 0.5%~1.5%,Al 3%~5%,Ni 0.3%~0.5%,Zn 0~0.2%,Mn 0.5%~1.5%,B 0.001%~0.5%,Re0.02%~0.08%,P+S≤0.03%,余量为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耐高温模具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 0.8%,Cr 7%,Si 15%,Al5%,Ni 0.4%,Zn 0.1%,Mn 1%,B 0.1%,Re 0.04%,P+S≤0.03%,余量为铁。
进一步,耐高温模具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 0.8%,Cr 8%,Si 0.5%,Al 4%,Ni 0.5%,Mn 1.5%,B 0.001%,Re 0.08%,P+S≤0.03%,余量为铁。
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模具钢中Cr含量处于6%~8%的范围内,不仅可在钢材内形成高合金度的马氏体,使模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以及优良的耐磨性能,同时可提高模具钢的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而且由于模具钢中C的含量不高,不会在模具钢中形成铬铁共晶碳化物,有效控制了模具钢裂纹的产生,模具钢强度大大提高。模具钢中的Ni和Mn可以无限固溶,既可以提高模具钢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热性能,又可以改善模具钢的加工性能。Zn和Re均可改善模具钢原料之间的流动性和润湿性,使各种原料能够有更加充分的混合,所制备出的钢材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更优。Si能细化模具钢中的金相晶粒,模具钢的韧性得以提升。B不仅能够提升模具钢的脱氧能力,而且可降低气体溶解度,使模具钢具有优异的健康氧化性能。本发明中模具钢中加有Al,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可使制备出的模具钢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便于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模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耐高温模具钢的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3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