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8716.1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0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贺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系统 逆变器 电机总成 新能源车 油冷 紧密贴合 冷却油路 壳体外表面 电子器件 电子总成 共用壳体 散热效果 占用空间 集成化 灵活的 体积小 散热 后桥 壳体 压铸 机舱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所述逆变器总成设置在所述电机总成的径向上方,电子元件与电子总成的壳体紧密贴合。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由于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共用壳体,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体积小,可以灵活的布置在机舱或者后桥内,同时实现高的功率密度。此外,壳体内压铸冷却油路,逆变器的电子器件均与壳体外表面紧密贴合,通过冷却油路散热,散热效果好,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机系统的效率和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冷电机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系统的布置方案主要包括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电机和逆变器为单独设计,为两个单独的件;第二种方案,逆变器和电机集成,其中逆变器和电机为独立总成,逆变器仅通过几个螺栓点进行强制集成在电机壳体上方或者侧方,此方案不完全算系统集成,且电机系统在径向方向上占用空间尺寸大;第三种方案,逆变器和电机的轴向方向上集成,其中电机和逆变器壳体共用,集成化程度较高,但是轴向方向尺寸变长,对车横向的尺寸提出较高的布置要求。
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体积小,布置灵活的电机系统布置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体积小,布置灵活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所述电机总成包括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和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容纳所述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腔体;
所述逆变器总成沿转子组件的转子轴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包括驱动单元模块、驱动板、控制板、电容和盖板,所述驱动单元模块、所述驱动板、所述控制板和所述电容布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围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模块的上侧与所述驱动板连接,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电容的上侧,所述电容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转子轴上形成有第一冷却油路,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冷却油路,所述电机端盖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相连通的进油孔和冷却油道,冷却油通过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冷却油道分别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油路包括沿所述转子轴轴向方向设置的多条油路;每个冷却油道的直径各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油路包括7条油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油路上形成有两个喷洒部,所述两个喷洒部对应定子组件的定子的出线端和非出线端。
可选地,每个喷洒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冷却油路相连通的三个喷洒孔。
可选地,所述喷洒孔中的一个喷洒孔垂直向下设置,另外两个喷洒孔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油路通过回油通道和泄油孔流入所述腔体的底部,所述回油通道形成在所述转子轴的端部,所述泄油孔形成在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相连通的回油口和回油流道,所述回油口与所述腔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三相线通过三相端子引出,并与所述驱动单元模块的端子通过接插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容为圆弧形;所述驱动单元模块与所述壳体的配合面为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8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