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菜有序收获的同机打捆系统及实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48365.4 | 申请日: | 2019-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3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展;常国政;毛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37/00 | 分类号: | A01D37/00;A01D4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序 收获 同机 打捆 系统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菜有序收获的同机打捆系统及实现方法,涉及农业装备领域。所述同机打捆系统由控制器、收集区、收集门启闭模块、底板、捆扎模块、分拨模块和侧板构成,被切割叶菜由分行夹持有序输送系统夹持多行有序向上输送,连续推入分拨模块使其旋转将各行叶菜分隔为单独叶菜簇,各捆扎模块第一次摆动下压将绑带钩出并包绕各叶菜簇,各捆扎模块第二次摆动下压将绑带订合切断,进而底板开口打开使叶菜捆落入收集区,完成叶菜打捆收集。本发明利用分行夹持的输送动力,通过被动分拨、开合捆扎、下落收集动作相互协同,仅依靠极少动力元件实现多行叶菜有序收获的同机自动捆扎收集,结构紧凑,控制简单可靠,易于和有序收获机集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菜有序收获的同机打捆系统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蔬菜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叶菜、特别是非结球类、鳞茎类叶菜的收获包装问题成为蔬菜种植者面临的一大难题。现有的叶菜无序收获机方案,侧重于有序的收割和向上输送,而输送后离散抛出,造成杂乱铺放、松散收集且装载量有限。机械化收获后收集的无序化,给后续的收集、运输和处理造成了困难。中国专利公开了叶菜有序收获及收集装置,在叶菜夹持输送后的出口处,叶菜由竖立式变为平躺于输送带上;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叶菜蔬菜有序、无序通用收获机方案,通过输送带扭转的夹持输送方式,实现叶菜由直立转为侧向的有序堆放。上述方式均难以改变由于松散造成的收集装载量有限问题,同时在田间复杂的地面和机身不平稳、振动条件下很难保证有序的效果。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叶菜类植株收割机方案,采用带夹板的四周型输送链,将切割后的叶菜横向输送,进而沿侧面输送至暂存区并落入收纳袋;该方案结构复杂,且切割后横向输送难度大、输送量小。发达国家的大型叶菜有序收获机,通过在机身上增加若干劳动力,在叶菜收获、输送出口处完成人工捆扎和收集,劳动力耗费巨大,难以适应小规模种植和温室、大棚等设施内的作业要求。
目前叶菜包装均为收获后在处理区域完成,需经过收获、无序收集、无序运输,再有序化和完成捆扎、装袋、封膜等处理,环节复杂,难度大。现有的各类叶菜自动捆扎机亦难以满足各类普通叶菜、辛香叶菜有序收获的同机捆扎作业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有序收获后叶菜为连续夹持输送状态,而现有自动打捆机均需人工分捆喂入,自动捆扎机仅实现自动打捆的单一动作;
(2)现有自动打捆机结构复杂、尺寸大,难以实现在收获机有限机身宽度内的叶菜多行同步打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菜有序收获的同机打捆系统及实现方法,实现叶菜的自动化有序多行收获,且同机打捆系统结构简单、尺寸较小。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叶菜有序收获的同机打捆系统,包括控制器、收集门启闭模块、个捆扎模块以及分拨模块,所述分拨模块和捆扎模块沿纵向依次固定在底板上侧,所述底板下侧安装收集门启闭模块,所述底板安装有侧板,侧板上安装有与控制器相连的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与高分拨头上叶片的高度一致。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上设有N个开口,开口的尺寸大于叶菜捆的直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拨模块包括N个高分拨头和N个低分拨头,一对高分拨头和一对低分拨头依次交错布置,每个分拨头包括转轴以及均布于转轴四周的上叶片、下叶片,上下叶片均为4个,且上下叶片在竖直方向相对应;叶片的长度m为捆扎模块中打捆机构最大开口的其中高分拨头叶片的下表面比相对应的低分拨头叶片的上表面在竖直方向高 1~2mm。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中心线的横向间距与分行夹持有序输送系统的输送口宽度以及打捆机构的最大开口相等,且三者横向位置对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与分行夹持有序输送系统输送口的纵向距离与叶片长度m一致。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与打捆机构的出钉槽的纵向距离不大于且不小于转轴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8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