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1527.1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周;赤石誉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冲;黄隶凡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处理 车辆控制装置 备用电池 输出电流 行驶区段 充电 预测 自动驾驶 电池 配置 波动状态 地图信息 检测电池 行驶路径 | ||
车辆控制装置,其配置为控制用于检测电池状态的充电‑放电处理,该充电‑放电处理是在自动驾驶期间针对兼用作备用电池的电池而执行的。该车辆控制装置包括预测设定部和控制单元;该预测设定部配置为基于地图信息来预测所述兼用作备用电池的电池在用于自动驾驶的行驶路径中的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并将第一行驶区段设定为其中所述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被预测为大于指定基准的行驶区段,该控制单元配置为基于兼用作备用电池的电池的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状态,来控制充电‑放电处理的执行,并禁止充电‑放电处理在第一行驶区段中的执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车辆中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No.2017-081484(JP 2017-081484 A)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和公开号为No.2016-203706(JP 2016-203706 A)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中的每个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可以以自动驾驶模式驾驶的车辆中,基于电池的充电状态、交通环境信息和车辆信息,来有效地消耗燃料和电池电力。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JP 2017-081484 A和JP 2016-203706 A中的每一个申请中的控制,需要准确地检测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和电池的物理状态(例如内阻值)。然而,各个负载连接到电池,其中每个负载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而引起电力波动。因此,在当由于负载引起的电力波动(即,例如由负载消耗的电力的波动)大时执行用于检测电池的物理状态的处理的情况下,该处理极大地受到电力波动的影响,并且电池的物理状态的检测准确度可能降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配置为准确地检测电池的物理状态。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车辆控制装置,其配置为控制用于检测电池状态的充电-放电处理,该充电-放电处理是在自动驾驶期间针对兼用作备用电池的电池而执行的。该车辆控制装置包括:预测设定部和控制单元;该预测设定部配置为基于地图信息来预测兼用作备用电池的电池在用于自动驾驶的行驶路径中的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并将第一行驶区段设定为其中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被预测为大于指定基准的行驶区段;该控制单元配置为基于兼用作备用电池的电池的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状态,来控制用于检测电池状态的充电-放电处理的执行,并禁止用于检测电池状态的充电-放电处理在第一行驶区段中的执行,该波动状态是由预测设定部预测的。
在根据上述方面的车辆控制装置中,在因为由于与车辆的行驶相关联的负载而使得兼用作备用电池的电池的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被预测为大于指定基准的行驶区段中(第一行驶区段),不执行用于检测电池状态的充电-放电处理。由于该控制,可以执行充电-放电处理,同时减小兼用作备用电池的电池的输入-输出电流的波动的影响。因此,可以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状态。
在上述方面中,控制单元配置为禁止用于检测电池状态的充电-放电处理在第二行驶区段中被新发起,该第二行驶区段被设定为从第一行驶区段开始处的位置延伸至行驶路径中在第一行驶区段之前且与第一行驶区段隔开指定距离的位置。
在该控制中,第二行驶区段是基于用于检测电池状态的充电-放电处理所需的时间来设定的,因此可以降低用于检测电池状态的充电-放电处理过早地终止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降低充电-放电处理以不完全状态终止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更准确地检测电池状态。
其中兼用做备用电池的电池的输入-输出电流被预测为波动的第一行驶区段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车辆的转向操作的弯道和进行车辆的制动操作的下坡。
利用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的车辆控制装置,可以准确地检测电池的物理状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显著性,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而加以描述,其中相似标号表示相似要素,且其中:
图1是阐释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控制装置的电源系统的示意性配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1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