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40473.7 | 申请日: | 2019-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左勇志;张岩;张密;张巧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王灵灵 |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速凝剂 控制臂本体 速凝剂储罐 车身本体 喷头 喷射设备 压缩空气 组分液体 控制臂 输送机 运输车 车头 转盘 化学反应 混凝土喷浆 液体速凝剂 充分混合 电控机构 高速喷射 性能下降 支座设置 组件包括 固定端 进料斗 喷浆料 自由端 喷料 施工 雾化 车轮 | ||
1.一种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车(1)、控制臂组件、速凝剂储罐、压缩空气输送机(6)、电控机构(13)和湿喷料进料斗(4),所述运输车(1)包括车头(3)、车身本体(7)和车轮(2);
所述控制臂组件包括支座(8)、转盘(11)和控制臂本体(10),所述支座(8)设置在车身本体(7)、靠近车头(3)的一侧,控制臂本体(10)的固定端与支座(8)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转盘(11)连接,控制臂本体(10)的自由端设置有喷头(12);
速凝剂储罐设置在车身本体(7)的中部,速凝剂储罐与支座(8)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输送机(6);所述电控机构(13)设置在车身本体(7)、远离车头(3)的一侧;
湿喷料进料斗(4)设置在电控机构(13)外侧面,湿喷料进料斗(4)底部的出口设置有第三管路,第三管路末端与喷头(12)连通;
速凝剂储罐包括第一储罐(5)和第二储罐(16),第一储罐(5)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喷头(12)连通,第二储罐(16)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喷头(12)连通,压缩空气输送机(6)的空气出口设置有若干根压缩空气支管,压缩空气支管的末端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储罐(5)和第二储罐(16)上均设置有计量装置(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喷头(12)上设置有四个入料口和混凝土喷射口(9);喷头(12)的横截面为圆形,入料口围绕喷头(12)的外侧壁设置在圆形的四等分位置;混凝土喷射口(9)设置在圆形的圆心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入料口包括两个第一入料口(15)和两个第二入料口(17),第一入料口(15)和第二入料口(17)交替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喷头(12)上设置有六个入料口和混凝土喷射口(9);喷头(12)的横截面为圆形,入料口围绕喷头(12)的外侧壁设置在圆形的六等分位置;混凝土喷射口(9)设置在圆形的圆心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入料口包括三个第一入料口(15)和三个第二入料口(17),第一入料口(15)和第二入料口(17)交替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管路与第一入料口(15)连通,第二管路与第二入料口(17)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储罐(5)的容量为1m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喷射口(9)的直径为50mm。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双组分液体速凝剂添加的喷射设备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运输车(1)的车身本体(7)中部设置有速凝剂储罐;速凝剂储罐包括第一储罐(5)和第二储罐(16);第一储罐(5)和第二储罐(16)内的速凝剂组分不同;
步骤二,布设速凝剂储罐和压缩空气输送机(6)的管路;
第一储罐(5)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喷头(12)连通,第二储罐(16)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喷头(12)连通,压缩空气输送机(6)的空气出口设置有若干根压缩空气支管,压缩空气支管的末端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通;检测管路气密性,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步骤三,第一储罐(5)内的速凝剂计量后,经第一管路进入喷头(12)的第一入料口(15)之前,与压缩空气支管内的压缩空气充分接触,有效雾化后进入第一入料口(15)的根部;第二储罐(16)内的速凝剂计量后,经第二管路进入喷头(12)的第二入料口(17)之前,与压缩空气支管内的压缩空气充分接触,有效雾化后进入第二入料口(17)的根部;第一管路内的速凝剂、第二管路内的速凝剂与喷浆料混合后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进而凝结硬化具备一定的强度,起到初期支护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04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