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压铸件气孔及缩孔缺陷整体品质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36387.9 | 申请日: | 2019-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5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奥特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5/72 | 分类号: | G01N25/72;G01N9/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庄沙丽;夏平 |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压铸 气孔 缩孔 缺陷 整体 品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压铸件气孔及缩孔缺陷整体品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检测的压铸件加热,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2)观察压铸件表面的鼓包情况,若观察到鼓包,检测结束;若观察到无鼓包,则进行下一步缩孔检测;(3)将上一步无鼓包的压铸件进行切片,先测量切片密度,再对切片加热,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次测量切片密度,设定加热前后切片密度分别为X、Y,密度单位为g/cm3,根据加热前后切片密度值判定压铸件品质,条件为:Ⅰ、若Y≤X,且2.72<X<2.74,2.72<Y≤2.74,则铸件质量为优秀;Ⅱ、若Y≤X,且2.70<X≤2.74,2.70<Y≤2.72,则压铸件质量为合格;若加热前后的切片密度值不在上述条件Ⅰ、Ⅱ内,则压铸件质量为不合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压铸件气孔及缩孔缺陷整体品质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中的铝合金压铸件,属于铝合金压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空调压缩机中,压缩机的壳体、前后盖、缸体等部件均是铝合金压铸件,铝合金压铸件在压铸生产中,由于空气卷入,金属液与型腔撞击,模具局部温度高,压铸件壁厚不均匀等原因,会导致压铸件内产生气孔和缩孔。因此在生产后,需要对压铸件进行检测,现有技术的检测方法是采用X光射线探伤,这种检测方法中使用的X光射线探伤机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高。而且,探伤机检测过程中产生的X光射线不仅对人体有副作用甚至一定伤害,还对环境有辐射污染。另外,现有技术还有一种对铸件进行切削检测,通过观察压铸件切面的气孔情况来判断压铸件的气孔情况,但是这种单从人工肉眼观测的检测方法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投入昂贵设备,对人员、环境没有危害且检测准确、便捷的铝合金压铸件气孔及缩孔缺陷整体品质检测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压铸件气孔及缩孔缺陷整体品质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检测的铝合金压铸件加热至480~550℃,保温1~2小时,然后将加热后的铝合金压铸件自然冷却至室温;(2)观察自然冷却后的铝合金压铸件表面的鼓包情况,若观察到鼓包,则判定该铝合金压铸件具有气孔缺陷,检测结束;若观察到无鼓包,则对该铝合金压铸件进行下一步缩孔检测;(3)将上一步无鼓包的铝合金压铸件进行切片,先测量切片密度,再对切片加热至480~550℃,保温1~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次测量切片密度,设定加热前切片密度为X,加热后切片密度为Y,密度单位为g/cm3,根据加热前和加热后切片密度值判定铝合金压铸件品质,具体判定条件为:Ⅰ、若Y≤X,且2.72<X<2.74,2.72<Y≤2.74,则判断铝合金压铸件质量为优秀;Ⅱ、若Y≤X,且2.70<X≤2.74,2.70<Y≤2.72,则判断铝合金压铸件质量为合格;若加热前后的切片密度值不在上述条件Ⅰ、Ⅱ条件内,则判断铝合金压铸件质量为不合格。
步骤(3)中,铝合金压铸件质量为不合格的情况包括以下三种条件:Ⅲ、若Y<X-0.03,且2.70≤X≤2.73,2.67≤Y≤2.70,或者是2.73<X≤2.74,2.50<Y≤2.73,则铝合金压铸件质量为高温不合格;Ⅳ、若X-0.03≤Y≤X,且2.62<X≤2.73,2.59≤Y<2.70,则判断铝合金压铸件质量为密度不合格;Ⅴ、若Y≤X-0.03,且2.62≤X≤2.70,2.50≤Y≤2.67,则判断铝合金压铸件质量为高温密度均不合格。
步骤(3)中,对无鼓包的铝合金压铸件进行切片是将压铸件等分为3~6个区域进行切片。
步骤(1)中,采用热处理炉加热,加热温度至525℃,保温时间为1.5小时。
步骤(3)中,采用热处理炉加热,加热温度至525℃,保温时间为1.5小时。
步骤(3)中,使用电子固体密度计测量切片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奥特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奥特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63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