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纸化通关系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2737.4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2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石宇;申皓;罗代建;周祥东;程俊;陈嘉翼;刘鹏程;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关系统 登机 旅客 验证 机场安检 无纸化 复核系统 证件信息 全流程 安检 人脸 复核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优化资源配置 差错率 航班 安检通道 安全裕度 机场入口 登机口 满意度 票信息 员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包括人证合一自助通关系统中主要负责在机场入口验证旅客与证件信息的一致性;人证票合一自助通关系统中主要负责验证旅客、证件信息和旅客已购机票信息三者的一致性;安检人脸复核系统中主要负责验证当前安检通道中待复核旅客是否已安检;登机自助通关系统中主要负责验证当前登机口登机航班中待登机旅客是否在该航班中;登机人脸复核系统中主要负责验证当前登机口中待复核旅客是否允许登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机场安检的安全裕度、降低人为差错率、减轻员工工作强度、改善旅客满意度、优化资源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场安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乘飞机出行以节省时间。登机时,机场入口通道处人员较多,秩序较混杂,传统的人工安检及身份核对工作“以人工为主”,安检人员数量多,员工工作强度大,人工搜身、开箱检查等安检方式容易导致旅客对目前安检流程的满意度不高。而且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混进入口通道从而登机。现有的这种通过人工进行身份核对、识别的方法,容易因个体差异而造成错误识别,同时操作过程慢、效率较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较大威胁。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包括人证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人证票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安检人脸复核子系统、登机自助通关子系统、登机人脸复核子系统和人脸识别子系统;
所述人证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设置于机场入口,用于采集在机场入口处的旅客的第一人脸图像与第一预设身份标识上的第二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识别子系统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是否匹配的判断结果对机场入口进行控制;
所述人证票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设置于机场安检口,用于采集进入机场的旅客的第三人脸图像、第二预设身份标识上的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子系统对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与第二预设身份标识上的第四人脸图像是否匹配以及对是否存在与第二预设身份标识关联的机票信息的判断结果对机场安检口进行控制;所述第三人脸图像被分别存储于安检人脸识别N库和登机人脸识别N库;
所述安检人脸复核子系统,设置于机场安检通道中,用于采集安检通道中的旅客的第五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识别子系统对安检人脸识别N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五人脸图像的判断结果对安检通道进行控制;
所述登机自助通关子系统,设置于机场登机口,用于采集登机口处的旅客的第六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识别子系统对登机人脸识别N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第六人脸图像的判断结果对登机口进行控制;所述第六人脸图像被存储于廊桥人脸识别N库;
所述登机人脸复核子系统,设置于机场廊桥通道中,用于采集廊桥通道中的旅客的第七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对比系统对廊桥人脸识别N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七人脸图像的判断结果对廊桥通道进行判断。
可选地,所述人证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包括第一人脸检测模块、第一身份标识获取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子系统包括第一比对模块;
所述第一人脸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旅客在机场入口处的第一人脸图像;
所述第一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身份标识上的第二人脸图像;
所述第一比对模块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对机场入口进行控制。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黑名单信息;所述第一比对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黑名单信息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2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