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纸化通关系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2737.4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2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石宇;申皓;罗代建;周祥东;程俊;陈嘉翼;刘鹏程;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关系统 登机 旅客 验证 机场安检 无纸化 复核系统 证件信息 全流程 安检 人脸 复核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优化资源配置 差错率 航班 安检通道 安全裕度 机场入口 登机口 满意度 票信息 员工 | ||
1.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证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人证票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安检人脸复核子系统、登机自助通关子系统、登机人脸复核子系统和人脸识别子系统;
所述人证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设置于机场入口,用于采集在机场入口处的旅客的第一人脸图像与第一预设身份标识上的第二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识别子系统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是否匹配的判断结果对机场入口进行控制;
所述人证票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设置于机场安检口,用于采集进入机场的旅客的第三人脸图像、第二预设身份标识上的信息,并根据人脸识别子系统对所述第三人脸图像与第二预设身份标识上的第四人脸图像是否匹配以及对是否存在与第二预设身份标识关联的机票信息的判断结果对机场安检口进行控制;所述第三人脸图像被分别存储于安检人脸识别N库和登机人脸识别N库;
所述安检人脸复核子系统,设置于机场安检通道中,用于采集安检通道中的旅客的第五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识别子系统对安检人脸识别N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五人脸图像的判断结果对安检通道进行控制;
所述登机自助通关子系统,设置于机场登机口,用于采集登机口处的旅客的第六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识别子系统对登机人脸识别N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第六人脸图像的判断结果对登机口进行控制;所述第六人脸图像被存储于廊桥人脸识别N库;
所述登机人脸复核子系统,设置于机场廊桥通道中,用于采集廊桥通道中的旅客的第七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对比系统对廊桥人脸识别N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七人脸图像的判断结果对廊桥通道进行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证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包括第一人脸检测模块、第一身份标识获取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子系统包括第一比对模块;
所述第一人脸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旅客在机场入口处的第一人脸图像;
所述第一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身份标识上的第二人脸图像;
所述第一比对模块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对机场入口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黑名单信息;所述第一比对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一黑名单信息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证票合一自助通关子系统包括第二人脸检测模块、第二身份标识获取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子系统包括第二比对模块;
所述第二人脸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旅客在机场安检口入口处的第三人脸图像;
所述第二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预设身份标识上的第四人脸图像;
所述第二比对模块将所述第三人脸图与所述第四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所述第二比对模块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所述第二预设身份标识的机票信息,并输出判断结果;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比对结果和判断结果对机场安检口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还存储有第二黑名单信息;所述第二比对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预设身份标识与所述第二黑名单信息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机场安检全流程无纸化通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检人脸复核子系统包括第三人脸检测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所述人脸识别子系统包括第三比对模块;
所述第三人脸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旅客在安检通道中的第五人脸图像;
所述第三比对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五人脸图像是否存在于所述安检人脸识别N库中,并输出判断结果;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根据判断结果对安检通道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27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