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装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1762.0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5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通富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徐文欣;吴敏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部 芯片 封装结构 承载面 基板 被动元件 散热结构 焊料层 基板承载面 表面固定 散热部位 第二面 分立 基底 包围 | ||
1.一种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承载面,所述基板的承载面表面固定有若干个被动元件;
在所述基板的承载面表面固定至少一个芯片,所述芯片与所述被动元件相互分立,所述芯片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基板承载面接触;
在芯片的第二面固定焊料层;
在所述基板的承载面上固定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位于承载面表面的第二散热部以及位于第二散热部顶部表面的第一散热部,部分所述第一散热部与焊料层接触,所述第二散热部包围至少一个所述芯片,且所述第二散热部位于芯片与被动元件之间;
在所述基板的承载面上固定散热结构之后,对焊料层进行熔融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料层的材料为金属;所述焊料层的材料包括锡铅、银或者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的第一面具有凸点;在所述基板的承载面表面固定芯片后,所述凸点与基板承载面接触;所述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形成所述凸点之后,形成焊料层之前,在所述芯片第一面形成底填胶,所述底填胶包围所述凸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与基板承载面通过粘贴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材料包括铜;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材料包括铜。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与承载面相对的非承载面;所述基板内具有电互连结构,所述电互连结构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承载面暴露出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凸点接触,所述非承载面暴露出第二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装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非承载面的表面形成焊球,所述焊球与第二端面接触。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一项方法形成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承载面,所述基板的承载面表面固定有若干个被动元件;
固定于所述基板承载面表面的至少一个芯片,所述芯片与被动元件相互分立,所述芯片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芯片的第一面与基板承载面接触;
固定于所述芯片第二面的焊料层;
固定于基板承载面上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位于承载面表面的第二散热部以及位于第二散热部顶部的第一散热部,部分第一散热部与焊料层接触,所述第二散热部位于芯片与被动元件之间,且所述第二散热部包围至少一个芯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在基板承载面表面的投影形状包括:圆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通富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通富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17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中分立式IGBT冷却布置结构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