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同步获得乌菜雄性不育与保持系转基因植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1305.1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6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户;汪承刚;曾繁丽;朱世东;袁凌云;侯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A01H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汪蕙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同步 获得 雄性不育 保持 转基因 植株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本低、周期短、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的同步获得乌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盛花期去除不育系与保持系植株已开放的花,用纸袋套住花序并密封。(2)剥除保持系3~5mm大小花蕾的萼片与花瓣。(3)侵染液悬浮农杆菌菌体至OD600=0.2。(4)侵染液滴至保持系花药上并暗处理2天。(5)采用授粉工具对保持系与不育系花朵柱头进行人工授粉。(6)重复上述操作3次。(7)分别采收不育系和保持系种子。(8)采收的种子进行Kan抗性及GUS染色鉴定,即可获得转基因植株。本方法直接在大田操作,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即可获得转基因乌菜雄性不育系植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周期短、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效率高的同步获得乌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乌菜,原产我国,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是江淮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之一。长期以来,乌菜品种改良主要通过品种杂交、远缘杂交等,存在育种年限长、成本高、亲本自交多代易退化、雄性不育转育困难等诸多弊端,并且至今尚无成熟的再生系统。目前,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辅助转化法等等均需要再生体系;注射法需要较大的花器;花粉管通道法需要对柱头进行切口,且转化效率很低,这些遗传转化技术限制了乌菜基因工程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同步获得乌菜雄性不育与保持系转基因植株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乌菜改良品种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快速同步获得乌菜雄性不育与保持系转基因植株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乌菜盛花期,去除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主花序上已开放的花,选取保持系主花序3~5mm大小的花蕾,完全剥离萼片与花瓣,使其露出花药;
步骤2、将含有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培养至OD600=0.5时,离心收集菌体,用侵染液悬浮菌体至OD600=0.2;
步骤3、利用注射器等工具将侵染液滴至花药上,静置30min后,避光处理2天;
步骤4、2天后,花蕾开放,利用尖头镊子将保持系的花药取下,对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花的柱头进行人工授粉;
步骤5、授粉完成后,用纸袋将花序套住并密封,防止蜜蜂、昆虫等进入;
步骤6、在同一花序上对长至3~5mm的花蕾重复上述操作3次,用镊子将尚未开放的花蕾去除,对花序进行封顶;
步骤7、一周时间后,去除纸袋,正常田间管理,待种子成熟后,分别收取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的种子;
步骤8、将收获的种子播种于含有Kan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萌发正常、子叶与真叶为绿色的幼苗,取其部分叶片进行GUS染色,GUS染色呈蓝色的即为转基因阳性植株。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侵染液各成分为每升MS中加入蔗糖50g、Silwet 300μL、MES0.5g、乙酰丁香酮0.2mg和L-半胱氨酸0.12g,pH为5.8。
进一步,所述步骤8中筛选培养基由MS、蔗糖、Kan和琼脂组成,其中每升MS中加入蔗糖30g、Kan 500mg、琼脂15mg,pH为5.8。
进一步,将步骤4替换为2天后,花蕾开放,利用干净毛笔,轻轻蘸取保持系花药上的花粉,对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的柱头进行辅助授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1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