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位稳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0871.0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4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宜平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6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位 稳定 机构 | ||
车辆座位稳定机构,车辆前轮纵摆臂1和纵摆臂5分别与齿轮2和齿轮6固定连接,齿轮2和齿轮6分别与扭转梁3固定连接,扭转梁3分别与轴承4和轴承7内环连接,轴承4和轴承7外环分别与车体固定连接,后轮纵摆臂8和纵摆臂12分别与齿轮9和齿轮13固定连接,齿轮9和齿轮13分别与扭转梁10固定连接,扭转梁10分别与轴承11和轴承14内环连接,轴承11和轴承14外环分别与车体固定连接,前排座位通过支点活塞15和支点活塞16支撑,下端分别与杠杆17和杠杆18连接,杠杆另一端与扭转梁3固定连接,支点活塞15和支点活塞16位于缸体19和缸体20内,缸体与车体固定连接,支点活塞15和支点活塞16可以上下运动与车体运动方向相反,使座位上的乘客感觉不到车轮车体的震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车辆悬挂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悬挂系统以独立悬挂为主,其弊端是舒适性和操控性不可兼得,当某一个车轮因路面凸凹上下震动时,只能有这一个车轮的减震器工作吸收部分震动,其余多个车轮减震器无震动无工作,车体震动较大,本车辆座位稳定机构能有效将多个车轮连接成一个整体,可有效防止车辆侧倾,弹簧硬度为原来的八分之一,使舒适性和操控性同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辆座位稳定机构其特征是:前左轮纵摆臂1与前左齿轮2固定连接,前左齿轮2与前扭转梁3固定连接,前扭转梁 3与前左轴承4内环连接,前左轴承4外环与车体连接,前右轮纵摆臂5与前右齿轮6固定连接,前右齿轮6与前扭转梁3固定连接,前扭转梁3与前右轴承7内环连接,前右轴承7 外环与车体连接,后左轮纵摆臂8与后左齿轮9固定连接,后左齿轮9与后扭转梁10固定连接,后扭转梁10与后左轴承11内环连接,后左轴承11外环与车体连接,后右轮纵摆臂12 与后右齿轮13固定连接,后右齿轮13与后扭转梁10固定连接,后扭转梁10与后右轴承14 内环连接,后右轴承14外环与车体连接,前左齿轮2与后左齿轮9连接,前右齿轮6与后右齿轮13连接,此连接机构通过自身扭转刚度来控制车辆每一个车轮与车体之间保持相等距离,车体保持垂直无倾斜,前排座位通过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支撑,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下端分别与前左杠杆17和前右杠杆18连接,前左杠杆17和前右杠杆18另一端与前扭转梁3固定连接,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位于前左缸体 19和前右缸体20内,前左缸体19和前右缸体20与车体固定连接,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可以上下移动与车体移动方向相反,后排座位通过支点后左活塞21和支点后右活塞22支撑,支点后左活塞21和支点后右活塞22下端分别与后左杠杆23和后右杠杆24连接,后左杠杆23和后右杠杆24另一端分别与后左轮纵摆臂8和后右轮纵摆臂12连接,后左杠杆23和后右杠杆24分别与后左支点轴25和后右支点轴26连接,后左支点轴25和后右支点轴26两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支点后左活塞21和支点后右活塞22位于后左缸体27和后右缸体28内,后左缸体27和后右缸体28与车体固定连接,支点后左活塞21和支点后右活塞 22,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可以上下运动与车体运动方向相反,使座位上的乘客感觉不到车轮车体的震动,设有车体升降机构,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电机轴29带动减速齿轮30转动,扭转弹簧31一端与前左齿轮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减速齿轮30固定连接,减速齿轮30转动使扭转弹簧31转动从而根据载重或路况的不同来升高或降低车体离地高度。
附图标识:
图1是本发明专利结构示意图。
1-前左轮纵摆臂 2-前左齿轮 3-前扭转梁 4-前左轴承 5-前右轮纵摆臂 6-前右齿轮 7-前右轴承 8-后左轮纵摆臂 9-后左齿轮 10-后扭转梁 11 -后左轴承 12-后右轮纵摆臂 13-后右齿轮 14-后右轴承 15-前左活塞 16前右活塞 17-前左杠杆 18-前右杠杆19-前左缸体 20-前右缸体 21-后左活塞 22-后右活塞 23-后左杠杆 24-后右杠杆 25-后左支点轴 26-后右支点轴 27-后左缸体 28-后右缸体 29-电机轴 30-减速齿轮 31-扭转弹簧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位稳定机构其特征是:前左轮纵摆臂1与前左齿轮2 固定连接,前左齿轮2与前扭转梁3固定连接,前扭转梁3与前左轴承4内环连接,前左轴承4外环与车体连接,前右轮纵摆臂5与前右齿轮6固定连接,前右齿轮6与前扭转梁3固定连接,前扭转梁3与前右轴承7内环连接,前右轴承7外环与车体连接,后左轮纵摆臂8 与后左齿轮9固定连接,后左齿轮9与后扭转梁10固定连接,后扭转梁10与后左轴承11内环连接,后左轴承11外环与车体连接,后右轮纵摆臂12与后右齿轮13固定连接,后右齿轮 13与后扭转梁10固定连接,后扭转梁10与后右轴承14内环连接,后右轴承14外环与车体连接,前左齿轮2与后左齿轮9连接,前右齿轮6与后右齿轮13连接,此连接机构通过自身扭转刚度来控制车辆每一个车轮与车体之间保持相等距离,车体保持垂直无倾斜,前排座位通过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支撑,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下端分别与前左杠杆17和前右杠杆18连接,前左杠杆17和前右杠杆18另一端与前扭转梁3固定连接,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位于前左缸体19和前右缸体20内,前左缸体19 和前右缸体20与车体固定连接,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16可以上下移动与车体移动方向相反,后排座位通过支点后左活塞21和支点后右活塞22支撑,支点后左活塞21和支点后右活塞22下端分别与后左杠杆23和后右杠杆24连接,后左杠杆23和后右杠杆24另一端分别与后左轮纵摆臂8和后右轮纵摆臂12连接,后左杠杆23和后右杠杆24分别与后左支点轴25和后右支点轴26连接,后左支点轴25和后右支点轴26两端与车体固定连接,支点后左活塞21和支点后右活塞22位于后左缸体27和后右缸体28内,后左缸体27和后右缸体 28与车体固定连接,支点后左活塞21和支点后右活塞22,支点前左活塞15和支点前右活塞 16可以上下运动与车体运动方向相反,使座位上的乘客感觉不到车轮车体的震动,在具体实施时,车辆的弹簧硬度及阻尼器的阻尼力为现有车辆的八分之一,车辆离地距离适当升高即可实现,针对乘客增加或减少时车体上下移动距离大的问题,设有车体升降机构,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电机轴29带动减速齿轮30转动,扭转弹簧31一端与前左齿轮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减速齿轮30固定连接,减速齿轮30转动使扭转弹簧31转动从而根据载重或路况的不同来升高或降低车体离地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宜平,未经李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模块、电子设备及天线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机油保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