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微流控芯片及基于其的病原体免疫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0200.4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7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华;郑国侠;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327;G01N21/64;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芯片 免疫检测 病原体 检测区 电极 样本 外围设备 荧光检测系统 反应时间短 检测灵敏度 定量分析 分析平台 检测电极 荧光信号 远程诊疗 运行通道 样本量 抗原 储池 构建 上样 输运 修饰 液滴 能耗 拍照 分析 检测 制作 | ||
1.一种病原体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数字微流控芯片;所述数字微流控芯片包括上样孔、形成试剂储池的试剂电极、形成液滴运行通道的输运电极以及形成检测区的检测电极;
(2)在所述数字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区修饰抗原;
(3)加入样本并运行数字微流控芯片,通过荧光检测系统CCD拍照检测荧光信号并进行定量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制作下层微流控芯片:
(1)在基底层上设置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形成试剂储池的试剂电极、形成液滴运行通道的输运电极以及形成检测区的检测电极;
(2)所述电极层上设置SiO2绝缘层;
步骤2:制作上层微流控芯片:
(1)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采用ITO导电玻璃,在所述ITO导电玻璃上开设有上样孔,所述上样孔与所述液滴运行通道相通;
(2)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上设置试剂储池口,所述试剂储池口和试剂电极共同形成试剂储池;
步骤3:将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和下层微流控芯片上下叠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设置的电极层包括形成废液储池的废液电极和形成PBS池的PBS电极,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上设置有废液储池口和PBS池口,所述废液储池口和所述废液电极共同形成所述废液储池,所述PBS池口和所述PBS电极共同形成所述PBS池;所述废液储池、PBS池分别与所述液体运行通道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数字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区修饰抗原,包括:
(1)采用多层微纳加工技术,在检测电极上的绝缘层表面沉积金膜,并利用湿法刻蚀技术进行图案化;
(2)在沉积有金膜的检测电极上包被抗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沉积有金膜的检测电极上包被抗原或抗体,包括,
(1)将抗原用PBS缓冲液稀释至0.1mg/ml;
(2)取2.0mg盐酸硫醇亚胺溶于1.0ml蒸馏水中,得到浓度为2.0mg/ml的巯基化试剂;
(3)将1.0ml上述步骤(1)的抗原溶液和25μl上述步骤(2)的巯基化试剂混合,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0.5h;
(4)用20mM的PBS缓冲液,其中含0.15M NaCl和1.0mM EDTA,pH为7.2,对步骤(3)所得到的反应液透析48h,期间每2h更换一次透析液,得到巯基化抗原溶液;
(5)将镀有金膜的芯片洗净并晾干,在待包被金膜表面滴加3μl步骤(4)中所获得的巯基化抗原溶液,使其完全覆盖金膜表面,37℃温育1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样本并运行数字微流控芯片,通过荧光检测系统CCD拍照检测荧光信号并进行定量分析,具体为:
(3.1)将血清样品由上样孔的位置处加入,血清样品经由输运电极形成的液体运行通道输送至其中一个检测区,血清样品在相应检测区与邻近电极间往复运动,使血清中的抗体与检测区修饰的抗原充分反应;
(3.2)由试剂储池产生的荧光标记二抗液滴输运至检测区,与吸附在检测区表面的抗体反应,该抗体为一抗,孵育时液滴在检测区与相邻电极间间歇往复运动,促进抗体的识别与结合;
(3.3)通过荧光检测系统CCD拍照检测荧光信号并进行定量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20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