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26089.1 | 申请日: | 2019-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5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苏正安;周涛;杨鸿琨;张信宝;王晓艺;何周窈;张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边坡 干旱河谷 开挖 植被恢复 植物物种 微地貌 预处理 土壤孔隙度 植物成活率 地表覆盖 其他植物 生长状况 土壤表面 植被群落 砾石 蒸发量 翻土 构建 增补 搭配 改造 地表 物种 土壤 降水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群落。本发明在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过程,通过在植物生长的地表的土壤在翻土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进行地表覆盖,增加土壤孔隙度,达到增加降水入渗量,同时减少蒸发量,从而保证植物生长用水,提高植物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挖边坡治理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在建或即将建设的大型水电、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区,这些地区往往边坡高陡,岩体卸荷风化严重,且边坡内部常发育有断层、岩脉、卸荷裂隙等结构面,边坡开挖后断层等地质缺陷在开挖坡面出露,形成危岩体,严重影响开挖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现有的治理方法不仅不能有效治理开挖边坡,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可能存在塌方的巨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克服现有各种治理方法之不足,提供一种更高效、有益的植被恢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预处理的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群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植物生长的地表的土壤在翻土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进行地表覆盖,增加土壤孔隙度,达到增加降水入渗量,同时减少蒸发量,从而保证植物生长用水,提高植物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60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