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熔滴耐磨防静电阻燃尼龙混纺迷彩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2871.6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0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冯新星;张华;梁高勇;王修行;李茂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3D15/513 | 分类号: | D03D15/513;D03D15/573;D03D15/533;D06L4/13;D06P1/16;D06P1/38;D06P1/39;D06P1/48;D06P1/649;D06P3/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春霞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熔滴 耐磨 静电 阻燃 尼龙 混纺 迷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熔滴耐磨防静电阻燃尼龙混纺迷彩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芳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抗静电纤维混合后依次经梳理、并条和粗纱得到粗纱;将所述粗纱,以非阻燃尼龙长丝为芯,将阻燃尼龙长丝在外层进行缠绕,纺出细纱,再经络筒,即得到混纺包缠包芯纱线;(2)所述混纺包缠包芯纱线经织造得到坯布,所述坯布依次经煮炼、氧漂、丝光和迷彩印花处理,得到印花布;所述印花布经蒸化处理即得到所述迷彩布。本发明制备的面料具有阻燃、抗熔滴、强度高、易染色、易迷彩印花、抗静电、成本低、工序简单、纱线质量优良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特种作战方面的需求,还能满足其它工装服等方面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熔滴耐磨防静电阻燃尼龙混纺迷彩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阻燃服装中,主体材料通常多采用芳纶纤维,芳纶纤维是目前工艺十分成熟的高性能纤维,其化学名称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俗称芳纶1313)和聚对苯二甲酰对 苯二胺(俗称芳纶1414),这两种纤维都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和阻燃性,但芳纶纤维 的玻璃化温度高,染色困难,吸水性也较差,因此芳纶织物难以拥有较高品质的色泽, 难以迷彩印花,满足不了部队迷彩伪装需求;静电问题也比较突出,不能在火药加工 厂、易燃粉体加工厂等对防静电性要求高的场合使用。
作战面料中通常也多采用芳纶纤维,美军前几代作战面料中芳纶的用量比占到50%以上,由于芳纶染色困难,造成整个作战面料的迷彩印花困难、强度低、舒适性 差等问题。美军最新一代阻燃作战面料采用芳纶1414/阻燃粘胶/高强尼龙66(25:65; 10)三种纤维混纺而成,其优点是阻燃、抗熔滴、迷彩印花性比较好、耐磨性适当、 舒适;但依然存在耐用性差、强度低和价格高等问题,而且25%芳纶1414纤维是面 料必须用一部分涂料印花,造成手感差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在保持性能情况下,进一 步降低高性能纤维的含量,进而改善面料的舒适性、迷彩印花性等一直是研究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熔滴耐磨防静电阻燃尼龙混纺迷彩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尼龙混纺迷彩布具有阻燃、抗熔滴、强度高、易迷彩印花、抗静电、成本低、 工序简单、纱线质量优良等优点,不仅可以用于特种作战方面的需求,还能满足其它 工装服等方面的需求。
本发明所提供的抗熔滴耐磨防静电阻燃尼龙混纺迷彩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芳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抗静电纤维混合后依次经梳理、并条和粗纱得 到粗纱;将所述粗纱,以非阻燃尼龙长丝为芯,将阻燃尼龙长丝在外层进行缠绕,纺 出细纱,再经络筒,即得到混纺包缠包芯纱线;
(2)所述混纺包缠包芯纱线经织造得到坯布,所述坯布依次经煮炼、氧漂、丝 光和迷彩印花处理,得到印花布;所述印花布经蒸化处理即得到所述迷彩布。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如下:
芳纶纤维18~20%、阻燃尼龙长丝15~20%、非阻燃尼龙长丝8~10%、抗静电纤维2~3%、阻燃粘胶纤维47~57%。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芳纶纤维为芳纶1414或芳纶1313与芳纶1414的混合 纤维;
所述混合纤维中,所述芳纶1414的质量含量不低于60%。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阻燃粘胶纤维选择常规的具有阻燃性能的粘胶纤维即可。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抗静电纤维可为有机导电纤维。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阻燃尼龙长丝为阻燃尼龙66长丝或阻燃尼龙6长丝;
所述阻燃尼龙长丝的强度为3.5~5cN/dtex;
所述阻燃尼龙长丝中磷含量为4000~6000ppm;
所述非阻燃尼龙长丝为非阻燃尼龙66长丝或非阻燃尼龙6长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28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