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线性内插法精确池化策略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1220.5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9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孙乔;姜涛;徐小康;田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3/40 | 分类号: | G06T3/40;G06K9/00;G06K9/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船目标 池化 内插法 双线性 检测 舰船 精细 摄像头采集 观测平台 精准定位 可移植性 模型移植 实时处理 通用性强 网络模型 运行成本 候选框 准确率 替换 视频 场景 海上 通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发明一种基于双线性内插法精确池化策略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双线性内插法,设计得到能适用于精准定位小尺寸舰船对象候选框的池化方法;步骤S2:用步骤S1中得到的精细池化方法,替换到事先训练好的通用舰船目标检测网络模型中,再将该模型移植入海上观测平台的设备中,实时处理摄像头采集的舰船视频,完成高重叠场景下的舰船目标检测工作。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全新的精细池化方法,实现了基于双线性内插法精确池化策略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能在不增加训练和运行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小尺寸舰船目标的检测准确率。具有可移植性高、通用性强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面上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线性内插法精确池化策略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
舰船目标检测一直是边海防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它能保证精确地识别海面舰船目标,同时也可为指挥员决策提供支持,准确地检测海面上的舰船目标在巩固边海防的行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产业活动日益繁荣,国际海底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相关部门在近海海域部署了大量海面视频观测站,但是在距离舰船目标较远时,成像装置拍摄得到的目标图像尺寸非常小,而现有的目标检测系统对于小尺寸舰船目标的检测能力有非常欠缺,所以能够及时精确检测小尺寸目标的舰船检测系统在日常海况监测应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通常图片中小尺寸的舰船目标候选框需要通过两次取整量化操作来进行感兴趣区域池化操作,来得到检测网络所需的固定尺寸特征图,具体的ROI Pooling取整池化操作过程中(如图1所示)
1)第一次量化:将候选框坐标取整量化为整数值。
2)第二次量化:将候选框均分为k×k个区块,然后再将每一个区块的坐标取整量化为整数值。
假定输入图片大小为800×800,图中有一个大小为447×447的目标(图中小框所示)。输入图片经过共享卷积层计算之后,得到一个大小为边长为25的特征图。其中,原图和目标都相对应的缩小至原来的1/32。但是绿色目标框原长447缩小32倍之后的结果为13.97,传统取整池化操作会把它进行取整计算至13。然后将目标候选区域量化为7×7的特征图,将目标区块均分为49个部分,计算得到每个区域的长度为1.86,传统取整池化操作同样会把它取整量化到1。两次取整量化操作之后,目标候选区域便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如阴影区域所示)。通过计算可得,最后结果特征图上1个像素的偏差,放大到输入图像上就是32个像素,这便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区域不匹配问题,最终导致候选框和原先的位置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偏差,因此极易造成小尺寸舰船目标漏检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内插法精确池化策略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该发明的优势是取消了两次取整量化的步骤,在池化计算坐标值的时候不进行取整而是继续保持浮点小数,使用双线性内插法计算对应坐标点上的值,使得感兴趣区域池化变得更加精细,具体获得浮点坐标位置值的计算流程(如图2所示),使之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小尺寸的舰船目标对象,而且与传统取整量化方法相比,双线性内插法精确池化方法不会增加算法复杂度,使用高效。双线性内插法精确池化方法也不需要额外的训练,它可以能够方便地被集成到通用的目标检测流程中,在不增加训练和运行成本的同时,提升准确率。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双线性内插法精确池化策略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计得到能适用于精准定位小尺寸舰船对象候选框的池化方法;
步骤S2:用步骤S1中得到的精准池化方法,替换到事先训练好的通用舰船目标检测网络模型中,再将该模型移植入海上观测平台的设备中,实时处理摄像头采集的舰船视频,完成对海上监测视频中的小尺寸舰船目标的精准检测工作;
其中,步骤S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1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