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工件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21073.1 | 申请日: | 2019-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1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胡昆朋;张顺;洪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壬和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7/12 | 分类号: | B29B7/12;B29B7/22;B29C4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周明新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工件 生产工艺 | ||
1.一种绝缘工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步骤如下:
S1:将绝缘材料进行研磨后投入加工设备中进行搅拌;
S2:向S1中的加工设备内添加云母粉和瓷粉,添加后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提高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
S3:将S2中充分混合后的材料送入注塑机中进行注塑;
S4:将S3中注塑成型的绝缘工件送入冷却区,冷却区内安装有鼓风机,鼓风机对绝缘工件进行冷却;
所述S1至S2中的加工设备包括壳体(1)、搅拌模块(2)、控制器和电机,所述壳体(1)侧壁上固定安装着控制器,壳体(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壳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设备自动运转;所述搅拌模块(2)位于壳体(1)内部,搅拌模块(2)用于搅拌壳体(1)内的原料,使原料充分混合;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1)底部;所述搅拌模块(2)包括滑轴(21)、弹性板(22)、剪叉机构(23)、推板(24)、离心球(25)、转轴(26)、支撑板、伸缩缸(27)、挤压气囊(28)、转盘(29)和压簧(3),所述壳体(1)内竖向固连着两弹性板(22),壳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两通孔;两弹性板(22)之间的空间为滑道,其中一个弹性板(22)上间隔设置一组弹性凸起;所述滑道内滑动安装着滑轴(21);所述滑轴(21)两端对称铰接着一剪叉机构(23),滑轴(21)上对称套接着两转盘(29),滑轴(21)两端分别连接着一钢丝绳(4);所述剪叉机构(23)包括两个一号连杆(231)和两个二号连杆(232),两一号连杆(231)一端对称铰接在滑轴(21)上、另一端均铰接着二号连杆(232);所述二号连杆(232)另一端均滑动连接在推板(24)上,两二号连杆(232)中部相互铰接;两一号连杆(231)靠近滑轴(21)的一侧固连有挤压气囊(28);所述钢丝绳(4)均一端连接在滑轴(21)上、另一端穿过壳体(1)底部的通孔连接在转轴(26)上;所述转轴(26)位于壳体(1)底部,转轴(26)转动由电机驱动;所述离心球(25)位于挤压气囊(28)一侧,离心球(25)通过弹性绳悬吊在两一号连杆(231)的端头之间;当剪叉机构(23)转动时,离心球(2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动,从而收缩两相连的一号连杆(231),使得剪叉机构(23)向外伸张;两弹性板(22)外侧套接着压簧(3);所述压簧(3)底端固连在壳体(1)底部;所述压簧(3)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伸缩缸(27);所述伸缩缸(27)远离压簧(3)的一侧均固连在支撑板上,伸缩缸(27)的气腔通过管道与挤压气囊(28)连通,伸缩缸(27)的气腔外设置有漏气孔;所述管道上连接有压力阀;所述支撑板固连在壳体(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工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周向设置有一层弹性膜(5);所述弹性膜(5)一端铰接在壳体(1)顶壁上、另一端铰接在壳体(1)底壁上,弹性膜(5)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空间为隔离腔(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绝缘工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4)靠近弹性膜(5)一侧均设有一组清理单元(6);所述清理单元(6)用于清理弹性膜(5)上附着的原料,清理单元(6)包括毛刷(61)和缓冲气囊(62);所述缓冲气囊(62)固连在推板(24)上;所述毛刷(61)固连在缓冲气囊(62)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绝缘工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62)内填充有磁流体,磁流体内设有磁铁;所述弹性膜(5)上间隔均布一组与磁铁磁性相吸的磁片(5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绝缘工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远离伸缩缸(27)一侧均转动连接一滑轮(7);所述滑轮(7)用于保证钢丝绳(4)穿过通孔时能够位于通孔中部;所述其中一个钢丝绳(4)靠近壳体(1)下方的位置处串接有一组弹性球(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绝缘工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球(41)内部均设有空腔,其中位于最下方的弹性球(41)的空腔通过气管与隔离腔(51)连通,相邻两弹性球(41)之间的空腔通过气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壬和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壬和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10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