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的稀燃NOx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9907.5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3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庭;侯富华;张元;董铭鑫;王刚;柯峰;杨金;吕衍安;郝士杰;金炜阳;张云;岳军;贾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63 | 分类号: | B01J23/63;B01D53/94;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涂三民 |
地址: | 214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尾气 净化系统 n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的稀燃NOx捕集催化剂,在催化剂载体的表面涂覆有底层催化剂涂层,在底层催化剂涂层的表面涂覆有上层催化剂涂层;对应每升催化剂载体,在底层催化剂涂层中包含200~300g的复合氧化物、10~30g的氧化钡、1.0~3.0g的贵金属Pt和0.4~0.7g的贵金属Pd;对应每升催化剂载体,在上层催化剂涂层中包含30~60g的复合氧化物、0.6~1.0g的贵金属Pt和0.15~0.25g的贵金属Rh;复合氧化物包含二氧化铈、氧化铝与其他氧化物;且其他氧化物为氧化镁、氧化锆或者氧化镧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不仅能够氧化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烃类(HC)和一氧化碳(CO),还能捕集和还原氮氧化物(NOx)。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的稀燃NOx捕集催化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稀燃NOx捕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柴油发动机尾气净化催化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作为一种贫燃发动机,具有燃油经济性较高且CO2排放量低的优点,使柴油车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欧洲越来越普及。但是与化学计量比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车排放的碳烟和NOx较多,因此受到广大舆论的指责。柴油车发动机在贫燃条件下运行,尾气中的空燃比远大于14.7,这种情况下三效催化技术的净化效果无法满足要求。目前应用于柴油车尾气中NOx催化净化的主流技术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稀燃NOx捕集技术(LNT)等。
另一方面,即将实施的国VI排放标准再次大幅度减少NOx的排放限值,这对于柴油发动机减排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对于轻型小排量柴油发动机,由于冷启动和怠速等低温下排放的NOx无法被SCR催化剂处理,因此LNT 被认为是具有研究前景的一种的NOx催化净化后处理技术。与其它技术相比, LNT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添加还原剂,利用吸附存储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低温NOx以及未燃烧的HC的排放问题。LNT是一个周期循环的过程,在实际系统中稀燃阶段通常为1–2min,富燃阶段为3–5s。在较长的稀燃阶段(λ1),NOx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然后以亚硝酸盐或者硝酸盐的形式存储在催化剂上,当反应气氛切换到短暂的富燃阶段(λ1),催化剂脱附的 NOx被H2、CO、HC等还原性气体还原为N2等气体,并使催化剂得到再生,然后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如CN102614875A公开了一种用于组合LNT-SCR应用的LNT催化剂, LNT催化剂以萤石结构的质子传导氧化物,即Ca(Sr)-La-Ce(Zr,Pr)混合氧化物为基础,并进一步与Pt-Pd或Pt-Pd-Rh贵金属组分结合。但是,这些催化剂即使在低空速(体积空速为10,000h-1)下,NOx未被完全转化。
如CN102688691A公开了一种锰基氧化物促进的LNT催化剂,使用含 MnOx-的贱金属氧化物混合物(例如MnOx-CeO2)代替LNT系统中的铂,与NOx存储材料和NOx还原材料组合使用。但是,这些催化剂同样存在NOx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因此,稀燃NOx捕集催化剂的NOx净化性能仍然需要改进,以实现高 NOx转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氧化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烃类(HC)和一氧化碳(CO)并能捕集和还原氮氧化物(NOx) 的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的稀燃NOx捕集催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系统的稀燃NOx捕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