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制品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9625.5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4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匠欣环保家居用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7/00 | 分类号: | C08L17/00;C08L9/02;C08L83/04;C08L23/06;C08K13/02;C08K3/32;C08K3/22;C08K5/098;C08K3/16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大国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橡胶轮胎 循环再利用 固体废料 橡胶轮胎 农业副产品 烷基磺酸钠 丁腈橡胶 辅助助剂 回收利用 聚乙烯蜡 硬脂酸钙 处理物 二甲苯 氟化锆 硅氧烷 秸秆灰 磷酸锌 氧化钙 重量份 秸秆 废弃 回收 挖掘 | ||
本发明公开了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制品及其方法。所述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制品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橡胶轮胎处理物12份、丁腈橡胶9份、秸秆灰4份、硬脂酸钙1份、烷基磺酸钠1份、磷酸锌5份、氧化钙2份、聚乙烯蜡3份、氟化锆2份、聚二甲苯硅氧烷2份以及辅助助剂6‑10份。本发明公开的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制品及其方法,充分回收利用农业副产品秸秆和废弃的橡胶轮胎,提升固体废料的回收利用率,充分挖掘固体废料的潜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方法和一种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制品。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固体废料总量日渐增长,“垃圾围城”现象日益突出。然而,以可乐瓶为代表的生活废弃物,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通过回收再生可乐瓶等生活废弃物,不仅大幅降低废料总量,还有利于环保卫生,可为一举多得。
类似地,工业废弃物也存在种类繁多、处理方式多样等特点。同时,以废弃橡胶轮胎为代表的固体废料,同样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注意到废弃橡胶轮胎的传统回收方式,以制造再生橡胶的主要目的。虽然再生橡胶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但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工工序繁复、回收利用率偏低、无害化成本较高等缺陷,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方法和一种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制品。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制品,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
橡胶轮胎处理物12份、丁腈橡胶9份、秸秆灰4份、硬脂酸钙1份、烷基磺酸钠1份、磷酸锌5份、氧化钙2份、聚乙烯蜡3份、氟化锆2份、聚二甲苯硅氧烷2份以及辅助助剂6-10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助剂包括甲酸、乙酸、盐酸、硫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发明专利申请还公开了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橡胶轮胎从原固定处剥离并且去除杂质;
步骤S2:将去除杂质的橡胶轮胎移入切碎机中进行物理切碎,以形成粒径可调的橡胶轮胎处理物;
步骤S3:将橡胶轮胎处理物与丁腈橡胶、秸秆灰、硬脂酸钙、烷基磺酸钠、磷酸锌形成的组合物移入高温炉中进行预设为第一温度的加热,以形成第一中间材料;
步骤S4:将氧化钙、聚乙烯蜡、氟化锆、聚二甲苯硅氧烷形成的组合物移入高温炉进行预设为第二温度的加热,以形成第二中间材料;
步骤S5:将第一和第二中间材料同时移入搅拌器中进行预设为第一时长的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持续输入辅助助剂,以形成第三中间材料。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S6和步骤S7,所述步骤S6和步骤S7位于步骤S5之后:
步骤S6:将第三中间材料移入冷凝房进行预设为第三温度的冷凝,以形成可供模压成型的第四中间材料;
步骤S7:将第四中间材料移入模压设备进行预设为第二时长的模压,以形成废弃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制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助剂包括甲酸、乙酸、盐酸、硫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3中的第一温度为75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4中的第二温度为50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5中的第一时长为25分钟。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6中的第三温度为-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匠欣环保家居用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经匠欣环保家居用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