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缓冲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6493.0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9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魏毅寅;刘乐华;刘丹;邓彦晨;范景峰;金亮;孟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缓冲 阻尼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缓冲阻尼器,该合缓冲阻尼器包括壳体、活塞杆组件、转级浮动活塞环,壳体具有第一、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截面积小于第二容纳腔的截面积,第一容纳腔具有缓冲液体,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一缓冲气体,活塞杆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活塞杆组件具有第一通孔,转级浮动活塞环可选择地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一阈值范围时,活塞杆组件在第一容纳腔移动以抵抗外部阻力,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二阈值范围时,转级浮动活塞环可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类型阻尼器载荷适应能力差,在非等截面等不规则布置空间下缓冲阻尼器阻尼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缓冲阻尼器。
背景技术
目前飞行器用缓冲阻尼器主要有两大类:固体弹簧缓冲阻尼器和流体弹簧缓冲阻尼器,其中固体弹簧缓冲阻尼器核心元件为弹簧或橡胶,流体弹簧缓冲阻尼器核心元件一般为气体、液体或气液混合。固体弹簧缓冲阻尼器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主要用于小型飞行器及小量级的缓冲阻尼,如小型无人机起落架缓冲阻尼。液体弹簧缓冲阻尼器具有最好的效率和功量吸收能力,现有大多飞行器特别是大型及大量级缓冲阻尼皆采用气液缓冲阻尼器,如飞行器回收缓冲装置。
随着飞行器总体技术的发展,开始不断涌现出新的构型、布局和功能,对缓冲阻尼器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为:要求缓冲阻尼器载荷适应性强,适用载荷范围广;在非等截面等不规则布置空间条件下,缓冲阻尼器阻尼性能要求不降低,甚至更苛刻。基于该要求,单独采用固体弹簧缓冲阻尼器无法满足要求;在既定不规则空间范围内,单独采用流体弹簧缓冲阻尼器使某些重要组件制造困难或制造代价较大,无法充分发挥其综合性能好的优点。所以有必要结合各类缓冲阻尼器技术特点,开展复合缓冲阻尼器研究工作,实现缓冲阻尼过程针对性分级,分级位置与外形约束相匹配,以满足非等截面等不规则布置空间条件下的缓冲阻尼器综合性能,解决现有技术综合性能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缓冲阻尼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类型的缓冲阻尼器载荷适应能力差,在非等截面等不规则布置空间下缓冲阻尼器阻尼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缓冲阻尼器,复合缓冲阻尼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截面积小于第二容纳腔的截面积,第一容纳腔具有缓冲液体,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一缓冲气体;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活塞杆组件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设置在活塞杆组件的一端以用于缓冲液体流通,活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施力部件连接;转级浮动活塞环,转级浮动活塞环可选择地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其中,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一阈值范围时,活塞杆组件在第一容纳腔移动以通过缓冲液体抵抗外部阻力,转级浮动活塞环与壳体固定连接;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二阈值范围时,转级浮动活塞环可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活塞杆组件和转级浮动活塞环共同在壳体内移动以通过第一缓冲气体抵抗外部阻力,或活塞杆组件和转级浮动活塞环共同在壳体内移动以通过第一缓冲气体和所述缓冲液体共同抵抗外部阻力。
进一步地,复合缓冲阻尼器还包括固体缓冲件,固体缓冲件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且与壳体固定连接,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三阈值范围时,活塞杆组件和转级浮动活塞环共同在壳体内移动以通过第一缓冲气体和固体缓冲件抵抗外部阻力,或活塞杆组件和转级浮动活塞环共同在壳体内移动以通过第一缓冲气体、缓冲液体和固体缓冲件共同抵抗外部阻力。
进一步地,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和活塞环,活塞环固定设置在活塞杆的一端,第一通孔设置在活塞环上,活塞杆具有液体容纳腔,活塞杆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液体容纳腔内,隔板具有第二通孔;复合缓冲阻尼器还包括油针,油针与转级浮动活塞环固定连接,油针与第二通孔相配合以改变液体容纳腔的过流面积以实现缓冲阻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6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帘线一体化缠绕增强橡胶空气弹簧
- 下一篇:火工气液缓冲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