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缓冲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6493.0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9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魏毅寅;刘乐华;刘丹;邓彦晨;范景峰;金亮;孟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缓冲 阻尼 | ||
1.一种复合缓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缓冲阻尼器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容纳腔(10a)和第二容纳腔(10b),所述第一容纳腔(10a)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0b)的截面积,所述第一容纳腔(10a)具有缓冲液体,所述第二容纳腔(10b)具有第一缓冲气体;
活塞杆组件(20),所述活塞杆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活塞杆组件(20)具有第一通孔(20a),所述第一通孔(20a)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组件(20)的一端以用于所述缓冲液体流通,所述活塞杆组件(20)的另一端与施力部件连接;
转级浮动活塞环(30),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可选择地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0b);
其中,当所述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一阈值范围时,所述活塞杆组件(20)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0a)移动以通过所述缓冲液体抵抗外部阻力,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当所述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二阈值范围时,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0b),所述活塞杆组件(20)和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共同在所述壳体(10)内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缓冲气体抵抗外部阻力,或所述活塞杆组件(20)和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共同在所述壳体(10)内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缓冲气体和所述缓冲液体共同抵抗外部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缓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缓冲阻尼器还包括固体缓冲件(40),所述固体缓冲件(40)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0b)内且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当所述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三阈值范围时,所述活塞杆组件(20)和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共同在所述壳体(10)内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缓冲气体和所述固体缓冲件(40)抵抗外部阻力,或所述活塞杆组件(20)和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共同在所述壳体(10)内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缓冲气体、所述缓冲液体和所述固体缓冲件(40)共同抵抗外部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缓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组件(20)包括活塞杆(21)和活塞环(22),所述活塞环(22)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塞杆(21)的一端,所述第一通孔(20a)设置在所述活塞环(22)上,所述活塞杆(21)具有液体容纳腔(21a),所述活塞杆(21)包括隔板(211),所述隔板(211)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腔(21a)内,所述隔板(211)具有第二通孔(211a);所述复合缓冲阻尼器还包括油针(50),所述油针(50)与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固定连接,所述油针(50)与所述第二通孔(211a)相配合以改变所述液体容纳腔(21a)的过流面积以实现缓冲阻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缓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组件(20)具有弹性件容纳腔(20b),所述弹性件容纳腔(20b)与所述液体容纳腔(21a)连通,所述活塞杆组件(20)还包括浮动环(23)和弹性件(24),所述弹性件(24)设置在所述弹性件容纳腔(20b)内,所述浮动环(2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组件(20)内,所述浮动环(23)用于隔离所述缓冲液体和所述弹性件(24),所述浮动环(23)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活塞杆(21)的运动方向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缓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4)包括第二缓冲气体或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缓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0a)具有第三缓冲气体,所述第三缓冲气体设置在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和所述缓冲液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缓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缓冲件(40)包括锥形端,所述锥形端朝向所述转级浮动活塞环(30)设置,所述固体缓冲件(4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40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64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帘线一体化缠绕增强橡胶空气弹簧
- 下一篇:火工气液缓冲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