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碰撞电安全数据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2796.5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红;罗衡东;雷斌;谢潇;吕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R19/00;G01R22/06;G01R27/0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碰撞 安全 数据 采集 系统 | ||
电动车碰撞电安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一个采集测量模块、一个用于接收启动器的启动信号从而控制采集测量模块进行测量的运算模块,所述的采集测量模块包括一个测量电路,所述的测量电路三路输入端分别与待测电动车的高压母线正极V+端、底盘电平台VGND和高压母线负极V‑端连接,所述的测量电路五路输出端分别输出的五路信号是V+'、VGND、V‑'、Ivol+'和Ivol‑';所述运算模块内的下位机主控制器一个输入端上还连接有一个用于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开始工作的启动器;还包括一个通过与串口转WIFI芯片无线连接的一个远程控制模块,所述的远程控制模块包括上位机;集成电压测量、电能测量、绝缘电阻测量于一体,可以根据试验车辆情况,选择不同测量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测量数据采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动车碰撞试验后电安全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GB/T 31498-2015《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中规定,电动车碰撞后防触电安全要求检查可以采用四种方式进行,满足任意一项的要求即可,四种方式分别为电压检测、电能检测、物理防护检测和绝缘电阻检测。
对于物理防护检测和绝缘电阻检测两种方式,在GB/T 31498-2015《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未发布时已经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采用绝缘电阻的测量计算相对繁琐,由于动力电池本身带电,需采用测量多组电压公式计算方式进行,耗时较长,结果不直观;并且采用绝缘电阻检测和物理防护检测两种方式判别时,需要试验人员手动接线进行测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试验后,不确定动力电池是否安全的情况下,近距离操作更加危险。电压检测和电能检测两种方式,由于要求在碰撞后5s~60s之间进行测量,对的要求比较严格,这两种检测方式一直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动车碰撞电安全数据采集系统,集成电压测量、电能测量、绝缘电阻测量于一体,可以根据试验车辆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方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动车碰撞电安全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采集测量模块、一个用于接收启动器的启动信号从而控制采集测量模块进行测量的运算模块,所述的采集测量模块包括一个测量电路,所述的测量电路三路输入端分别与待测电动车的高压母线正极V+端、底盘电平台VGND和高压母线负极V-端连接,所述的测量电路五路输出端分别输出的五路信号是V+'、VGND、V-'、Ivol+'和Ivol-',所述的测量电路五路输出端与分压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输出端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差分电路输入端连接,还包括一个用于接收差分电路的四路信号进行处理并发送给滤波放大电路输入端的隔离放大器,一个用于接收滤波放大电路输出的四路信号进行转换并发送给主运算模块内的下位机主控制器输入端的AD转换器;
所述运算模块内的下位机主控制器一个输入端上还连接有一个用于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开始工作的启动器,所述下位机主控制器的并行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串口转WIFI芯片和5个继电器(KT1、KT2、KT3、KT4、KT5)的线圈;
还包括一个通过与串口转WIFI芯片无线连接的一个远程控制模块,所述的远程控制模块包括上位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27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影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闪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