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协同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2309.5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肖冬杰;李方志;袁继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何文红 |
地址: | 410213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热值 可燃 气体 协同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协同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燃烧产生的热能补充高盐废水处理各阶段所需的各种热能,实现在处理低热值可燃气体的同时协同处理高盐废水。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燃烧产生的热能,能够充分利用工艺自产蒸汽潜热,具有结垢率低、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不仅能够将低热值可燃气体转化成电和高温烟气,实现对低热值可燃气体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解决低热值可燃气体的利用问题,而且能够将高盐废水中的污染物或盐分与水有效分离,实现对高盐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于实现高盐废水的资源化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盐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协同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盐废水指含有高浓度盐分及污染物质的废水,通常总溶解固体(TDS)含量≥8000mg/L,如电厂脱硫废水、反渗透浓水(如垃圾填埋场反渗透浓液)等,这些废水通常含有大量的盐分和高浓度的有机物,且可生化性极差,因而对于此类废水的处理一直都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低热值可燃气体指甲烷浓度为30%~70%的可燃气体或等热值的其他可燃气体,如填埋场填埋气(也可称为填埋伴生气或填埋气)、厌氧系统所产沼气、化工工艺伴生可燃气等,由于这些气体所含热值较低,存在难以有效利用的问题,同时将这些其他直接外排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申请号为201610512496.X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浸没燃烧蒸发浓缩方法,采用“汽提+蒸发+浓缩”三段式浸没燃烧蒸发浓缩工艺对高盐有机废水进行蒸发浓缩,虽然该方法中以低品质燃气为能源,但其是将高温烟气直接通入废水中进行加热,存在以下问题:容易导致蒸发强度过大且容易产生结垢;在实际运用中的浓缩倍数较低;蒸发所产蒸汽中夹带大量的污染物质和热量,不能有效回收或利用蒸发蒸汽所携带的蒸发潜热,且这些夹带的污染物质需要通过二次燃烧处理进行去除,导致整体工艺更加复杂且能耗消耗较大。另外,现有高盐废水的处理工艺中单纯的采用二次蒸汽机械压缩蒸发器(MVR)进行结晶浓缩,在该方法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机械压缩机二次做工,提高蒸发蒸汽的品质,虽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是仍将使用大量的电能,导致耗电量较大。可见,现有对高盐废水处理工艺(或处理设备)中存在如下缺陷:(1)未能充分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且燃烧产生的热能不能有效回收或利用;(2)换热器容易结垢,导致换热效率差、运行成本高;(3)不能充分利用工艺自产的蒸汽潜热;(4)耗电量大。因此,获得一种能够有效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且能够充分利用工艺自产蒸汽潜热,具有结垢率低、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的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对于实现高盐废水的资源化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结垢率低、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的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协同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燃烧产生的热能,又能够充分利用工艺自产蒸汽潜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低热值可燃气体协同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高盐废水注入原液池中,达到满液位后高盐废水溢流至二次预处理池中;当高盐废水开始溢流时,开启循环泵,使高盐废水在循环换热器中循环;
S2、当二次预处理池中高盐废水的液位达到设计液位的一半时,暂停进水,加入pH调节剂和消泡剂,同时开启循环泵,使高盐废水在循环换热器中循环;当高盐废水的pH值达到4~11时,继续进水,同步向闪蒸罐中输入高盐废水;
S3、对高盐废水进行加热和闪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2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