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钝化电池用热老化背面银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9807.4 | 申请日: | 201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张群;许飞;班琳;黄海;闵玉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6 | 分类号: | H01B1/16;H01B1/22;H01B13/00;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明志会 |
地址: | 212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状银粉 背钝化电池 背面银浆 添加剂 老化 有机载体 转换效率 玻璃粉 钝化层 可焊性 耐焊性 胶带 掉粉 浆料 水煮 撕拉 焊接 腐蚀 | ||
本发明背钝化电池用热老化背面银浆,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一号球状银粉30‑40%、二号球状银粉20‑25%、三号球状银粉3‑7%、有机载体25‑40%、玻璃粉0.5‑1.2%、1号添加剂0.1‑2%、2号添加剂0.3‑0.8%。本发明所得浆料对钝化层腐蚀少,拉力高,能够达到≥4N,焊接后150℃、1h拉力≥3N;可焊性及耐焊性好;水煮后用胶带撕拉不掉粉。转换效率高可达到21.7%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用导电银浆领域,具体涉及背钝化电池用热老化背面银浆。
背景技术
目前,多晶和单晶常规电池效率水平预估将会达到18.7%与20.4%;多晶和单晶PERC电池平均效率可达到20.2%和21.6%以上,其中单晶PERC产品因为其高性价比的优点;成为各大电池工厂首要选择技术,PERC电池产能已经达到35.6GW,预估可以达到70.2GW。未来全球的PERC电池产能将超过常规电池片的产能,一举跨过90GW的门槛。
太阳能电池背面银浆的主要作用,是为太阳能电池片提供背面焊接点,因此可焊、耐焊性以及附着力性能是检验背银品质的重要标准;同时,提效和降本是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永恒的追逐目标,这其中,背面银浆也贡献着一份力量。尤其是在PERC电池的金属化过程中,优秀的背银可以为PERC电池的性能优化提供显著的帮助。
太阳能组件的长期使用可靠性越来越被重视,质保期都在25年以上;现在背面银浆无热老化性能,可能导致电池焊接后,经过组件层压(140℃-150℃)后,背电极与焊带之间剥离,导致组件Rs偏大,效率严重衰减。组件在户外使用过程中,组件经过暴晒,发电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长时间组件高温也有背电极与焊带剥离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钝化层腐蚀少、拉力高、可焊性及耐焊性好、转换效率高的背钝化电池用热老化背面银浆。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背钝化电池用热老化背面银浆,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一号球状银粉30-40%、二号球状银粉20-25%、三号球状银粉3-7%、有机载体25-40%、玻璃粉0.5-1.2%、1号添加剂 0.1-2%、2号添加剂0.3-0.8%。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球状银粉的D10为0.5-0.9μm,D50为0.7-1.2μm,D90为0.9-2.3μm,比表面积为1-3m2/g,烧损值为0.3-0.7%,振实密度为2.0-3.0g/cm3。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球状银粉的D10为0.5-0.6μm,D50为0.6-0.8μm,D90为0.8-1.4μm,比表面积为2.8-3.5m2/g,烧损值小于或等于0.6%,振实密度为2.8-3.4g/cm3。
进一步的,所述三号球状银粉的D10为0.1-0.2μm,D50为0.2-0.3μm,D90为1.2-1.5μm,比表面积为6.5-7.3m2/g,烧损值小于或等于1.8%,振实密度为2.5-3.5g/cm3。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载体包括以下组分及含量:丁基卡必醇27%、异丙醇19%、丁基卡必醇醋酸酯 25%、柠檬酸三丁酯12%、醋丁酸纤维素5%、乙基纤维素5%。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粉的D10为0.5-0.6μm,D50为1.5-2.1μm,D90为4.5-5.9μm,比表面积为3-5m2/g,软化点温度为520-620℃。
进一步的,所述1号添加剂包括LD-109、油酸、BYK-108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2号添加剂包括Si粉、Cu粉、Zn粉、Bi粉、Ni粉、Al2O3粉、Ga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9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