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茯苓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9434.0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2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木易;陆路;凌空;崔欣悦;周明;谷瑞增;鲁军;潘兴昌;董哲;马勇;徐亚光;马永庆;陈亮;魏颖;张海欣;刘艳;曹珂璐;王憬;李国明;王雨辰;王雨晴;毕园;秦修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2/38;A23L31/00;C12N1/20;C12R1/08;C12R1/225;C12R1/25;C12R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会景;刘芳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茯苓 发酵制品 制备 混合液 培养基 种子液 原浆 发酵 副干酪乳杆菌 无机盐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短乳杆菌 含量降低 发酵液 还原糖 山药浆 水混合 重量份 茯苓粉 氮源 保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茯苓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茯苓粉与水混合,得到原浆;向原浆中加入第一碳源,得到混合液,且第一碳源在混合液的质量含量为6~11%;向混合液中接入种子液进行发酵,至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降低至1%以下,得到茯苓发酵制品,种子液是在培养基上接入短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并进行发酵得到;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氮源、第二碳源、无机盐、山药浆和水。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充分保留茯苓中的功效成分,而且使茯苓发酵制品具有良好的风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茯苓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取茯苓中功效成分的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别名伏灵、伏神、伏兔、茯灵、云茯、松茯苓等。我国食用和药用茯苓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中医学认为茯苓“利水而不伤正,补而不助邪”,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类物质是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主要活性成分,因而能够有效防止衰老,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对细胞分裂具有促进作用;茯苓中的茯苓酸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能竞争性抑制磷脂酶A2的生物活性,降低PLA2介导的细胞损伤。
我国茯苓产地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茯苓多依附松树根生长,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除了目前常规的药用和食用外,采用发酵工艺提取茯苓中的功效成分是目前对茯苓实施深加工较为常见的手段。但是,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会使茯苓中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功效成分大量损耗,被菌种利用后转化为有机酸或其它发酵产物。因此,仍旧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发酵工艺,使茯苓中功效成分得以有效保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茯苓发酵制品的制备方法,能够充分保留茯苓中的功效成分和营养物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茯苓发酵制品,是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能够使茯苓中的功效成分和营养物质得以保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茯苓发酵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茯苓粉与水混合,得到原浆;
向原浆中加入第一碳源,得到混合液,其中第一碳源在混合液的质量含量为6~11%;
向混合液中接入种子液进行发酵,至所得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降低至1%以下;
对发酵液进行均质和杀菌,得到茯苓发酵制品;
其中,种子液是在培养基上分别接入短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扩培,并将相应得到的培养物进行混合得到;
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氮源0.8~1.5份、第二碳源0.2~0.5份、无机盐0.41~1.33份、山药浆3~5份、水91.5~96份。
本发明采用特定培养基培养的特定菌种所获得的种子液对茯苓进行发酵,不仅能够使茯苓中的功效成分得以有效释放,而且能够定向利用茯苓中的碳源和氮源,减少对茯苓中功效成分和营养物质消耗,最终使茯苓中的功效成分和营养物质得以充分保留。
上述茯苓粉,具体可以是将茯苓块、茯苓片或较大粒径的茯苓颗粒经粉碎机粉碎后得到,粉碎后的茯苓粉的粒径一般可控制在80目~200目,大致相当于0.180mm~0.0750mm。一般情况下,茯苓粉与水的质量比可控制在1:(9~12),复水调浆得到原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9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合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紫苏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