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茯苓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9434.0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2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木易;陆路;凌空;崔欣悦;周明;谷瑞增;鲁军;潘兴昌;董哲;马勇;徐亚光;马永庆;陈亮;魏颖;张海欣;刘艳;曹珂璐;王憬;李国明;王雨辰;王雨晴;毕园;秦修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2/38;A23L31/00;C12N1/20;C12R1/08;C12R1/225;C12R1/25;C12R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会景;刘芳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茯苓 发酵制品 制备 混合液 培养基 种子液 原浆 发酵 副干酪乳杆菌 无机盐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短乳杆菌 含量降低 发酵液 还原糖 山药浆 水混合 重量份 茯苓粉 氮源 保留 | ||
1.一种茯苓发酵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茯苓粉与水混合,得到原浆;
向所述原浆中加入第一碳源,得到混合液,其中第一碳源在混合液中的质量含量为6~11%;
向所述混合液中接入种子液进行发酵,至所得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降低至1%以下;
对所述发酵液进行均质和杀菌,得到茯苓发酵制品;
其中,所述种子液是在培养基上分别接入短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扩培,并将相应得到的扩培液进行混合得到;
所述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氮源0.8~1.5份、第二碳源0.2~0.5份、无机盐0.41~1.33份、山药浆3~5份、水91.5~9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4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茯苓粉与水按照1:(9~12)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所述原浆;其中所述茯苓粉的粒径为80~2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原浆在60~70℃下加热15min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源包括葡萄糖和白砂糖,其中葡萄糖占混合液质量的1~3%,白砂糖占混合液质量的5~8%;
所述第二碳源为果糖;
所述无机盐包括乙酸钠0.3~0.8份、磷酸二氢钾0.1~0.5份和硫酸镁0.01~0.03份;
所述氮源包括玉米蛋白肽粉0.3~0.5份和海洋鱼低聚肽粉0.5~1.0份,其中,所述玉米蛋白肽粉中,蛋白含量≥80%、低聚肽含量≥60%;所述海洋鱼低聚肽粉中,蛋白含量≥90%、低聚肽含量≥7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液是在培养基上分别接入短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扩培,并将相应得到的短乳杆菌扩培液、副干酪乳杆菌扩培液、植物乳杆菌扩培液和嗜酸乳杆菌扩培液按照1:(1~2):(1.5~3):(0.3~1.2)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得到;
其中,所述扩培的条件为:温度30~40℃,搅拌速率80~10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混合液中接入种子液进行发酵,首先控制温度为25~30℃,待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低于3%,降温至17~22℃继续发酵,直至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降低至1%以下,
其中,所述种子液体积为混合液体积的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酵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混合液在80~90℃下维持10~40min,然后降温至35~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均质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发酵液进行调配的步骤。
10.一种茯苓发酵制品,其特征在于,是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94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合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紫苏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