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草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08913.0 申请日: 2019-01-04
公开(公告)号: CN109832616A 公开(公告)日: 2019-06-04
发明(设计)人: 蔡木易;陆路;凌空;周明;崔欣悦;谷瑞增;鲁军;潘兴昌;董哲;马勇;徐亚光;马永庆;陈亮;魏颖;张海欣;刘艳;曹珂璐;王憬;李国明;王雨辰;王雨晴;毕园;秦修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33/00 分类号: A23L33/00;A23L2/38;C12N1/20;C12R1/24;C12R1/23;C12R1/25
代理公司: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刘会景;刘芳
地址: 100015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甘草 发酵制品 制备 培养基 混合液 种子液 原浆 发酵 副干酪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无机盐 短乳杆菌 含量降低 橙汁 促进剂 发酵液 甘草粉 还原糖 苹果浆 水余量 洋葱浆 抑制剂 氮源 调浆 加水 保留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甘草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甘草发酵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甘草粉加水调浆,得到甘草原浆;向甘草原浆中加入碳源和pH调节剂,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接入种子液进行发酵,至所得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降低至0.5%以下,得到甘草发酵制品,其中,种子液是在培养基上接入短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并进行发酵得到;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氮源、无机盐、促进剂和抑制剂、洋葱浆、苹果浆、橙汁份,水余量。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充分保留甘草中的功效成分,而且使甘草发酵制品具有良好的风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草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取甘草中功效成分的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状茎,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补脾和胃、调和诸药等功效。甘草的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苷等。其中,甘草酸是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除了可作为甜味剂、调味剂以及香味增强剂之外,还因具有保肝、解毒、抗变态反应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而用于制备临床制剂;甘草苷是甘草中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现代研究表明,甘草苷具有抗氧化、抗溃疡、治疗抑郁性精神病、艾滋病、辅助治疗糖尿病等功效。

除了常规的药用外,采用发酵工艺提取甘草中的功效成分是目前对甘草进行深加工较为常见的手段之一。但是,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会使甘草中的功效成分大量损耗,尤其是甘草酸和甘草苷等不能被充分保留,被菌种利用后转化为有机酸或其它发酵产物。因此,仍旧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发酵工艺,使甘草中功效成分得以有效保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草发酵制品的制备方法,能够充分保留甘草中的功效成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甘草发酵制品,是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能够使甘草中的功效成分得以保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甘草发酵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甘草粉加水调浆,得到甘草原浆;

向甘草原浆中加入碳源和pH调节剂,得到混合液,其中碳源在混合液种的质量含量为3.5%~4.8%,混合液的pH值为5~7;

向混合液中接入种子液进行发酵,至所得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降低至0.5%以下;

对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取清液,再经均质和杀菌,得到甘草发酵制品;

其中,上述种子液是在培养基上分别接入短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并进行扩培,并将相应得到的扩培液进行混合得到;

该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氮源0.9~1.5份、无机盐0.41~1.35份、促进剂和抑制剂0.05~0.2份、洋葱浆0.1~0.2份、苹果浆1.5~1.7份、橙汁0.2~0.3份,水95.5~96.9份。

本发明采用特定培养基培养的特定菌种所获得的种子液对甘草进行发酵,不仅能够使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苷等功效成分有效释放,而且能够定向利用甘草中的碳源和氮源,减少对甘草中功效成分的消耗,最终使甘草的功效成分得以充分保留。

具体的,作为原料的甘草粉可以是将购自药店的甘草片经粉碎得到,比如可将甘草片用粉碎机粉碎。甘草粉的粒径最好控制在200~250目,大约相当于58~75μm,以有利于后续发酵工艺的实施以及功效成分和营养物质的保留。

在本发明一些示例中,复水调浆时,甘草粉与水之间的质量比具体可以为1:(15~20)。为更好的保证复水调浆效果,在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将该甘草原浆在60℃~70℃下加热20min~30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8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