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4235.0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巩振辉;孙建田;李大伟;罗德旭;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18 | 分类号: | C12Q1/18;C12Q1/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孝明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测样品 辣椒 病斑 单株 胶孢 抗病性鉴定 炭疽病抗性 快速鉴定 离体叶片 病原菌 辣椒幼苗期 人工气候箱 转基因株系 分子标记 黑暗培养 辣椒育种 叶片背面 遗传分析 育种进程 功能叶 炭疽病 幼苗期 并接 带柄 离体 品系 测量 筛选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作为待测样品;取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并接菌到待测样品的叶片背面;然后将待测样品置于28±2℃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48h后,得到病斑样品,测量病斑样品的病斑直径;所述的待测样品为辣椒12~13叶幼苗期。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简单快捷、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特别适用于分子标记开发,以及转基因株系等辣椒育种单株(或品系)的抗病性鉴定与遗传分析,能够很好地提高辣椒抗病性鉴定与筛选效率,加速育种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育种领域,涉及辣椒胶孢炭疽病,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炭疽病(Capsicum annuum L.)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spp.)内的胶孢炭疽(C.gloeosporiodes)、尖孢炭疽(C.acutatum)、辣椒炭疽菌(C.capsici)和球炭疽菌(C.coccodes)等几个种引起的全球性的真菌病害,其中普遍发生,感染严重的是胶孢炭疽病原菌,该菌寄主范围广,是危害辣椒、甜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等辣椒主产区,该病发生较为普遍,危害时间长,经济损失大。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地区常导致辣椒减产30%~40%。目前生产上对于炭疽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污染环境。培育和推广抗炭疽病的辣椒栽培品种,可减少使用化学杀菌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辣椒的农药残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途径之一。而目前生产上抗炭疽病的品种匮乏,亟需开展抗炭疽病辣椒资源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抗病性鉴定是抗性基因定位、候选基因筛选、分子标记开发,以及抗性遗传规律研究、抗性资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育的基础。抗病性鉴定的关键是准确地反映材料抗性水平,对辣椒炭疽病的抗性鉴定在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浓度及调查时期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常用的接种鉴定方法有3种:喷雾法、悬滴法、针刺法。
喷雾法:配制孢子浓度为1×106·ml-1悬浮液,均匀喷洒在幼苗的叶片上,依病害的严重度调查分级。
悬滴法:将配置好的孢子悬浮液直接滴在洗净的辣椒果实表面,密闭保湿后,调查病斑直径。
针刺法:采收果实洗净晾干,用微量注射器刺破果皮并注入1uL浓度为5×105·ml-1的孢子悬浮液,保湿7d后,测量病斑直径、调查发病率。
上述现有这些鉴定方法耗费时间长,不能快速有效的鉴定抗病性,而且会对植株造成不可逆伤害。特别是,现有方法不适宜快速进行单株抗病性鉴定,如在辣椒抗病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开发中,采用常规BSA方法,需构建不同家系群体,或采用二代重测序技术,如QTL-Seq等都涉及需要对F2群体的单株进行抗病性鉴定;此外,对于一些可供鉴定样品较少的品系和转基因株系,现有方法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鉴定方法效率低且局限性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利用离体叶片快速鉴定辣椒单株对胶孢炭疽病抗性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辣椒幼苗期离体带柄的功能叶作为待测样品;
取胶孢炭疽病病原菌并接菌到待测样品的叶片背面;然后将待测样品置于28±2℃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48h后,得到病斑样品,测量病斑样品的病斑直径;
所述的待测样品为辣椒12~13叶幼苗期。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4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肠菌群计数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被菊抗枯萎病品种的筛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