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03696.6 | 申请日: | 2019-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越智雄大;白川道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55/00 | 分类号: | F02M5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李智;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构造 | ||
密封构造具备O型环和支承环。支承环的外径比输送管的安装部的内径小。支承环的内径从受压面朝向落座面扩径,并且比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导入部的外径大。并且,在支承环的截面中,受压面与内周面所成的角度比受压面与燃料导入部中的锥部的锥外表面所成的间隙角度小。而且,支承环的落座面的尺寸比端面的尺寸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燃料喷射阀与输送管之间密封的密封构造。
背景技术
已知配置在燃料喷射阀与燃料配管之间的密封构造。在这样的密封构造中,构成为通过燃料压力将O型环向燃料喷射阀侧按压,伴随O型环的变形而将燃料喷射阀与燃料配管之间的间隙填埋。
日本特开平9-222058号公报所公开的密封构造具备对燃料喷射阀与燃料配管的间隙进行密封的O型环、和配置于O型环与燃料喷射阀之间并辅助由O型环进行的密封的支承环(backup ring)。支承环以使得在燃料喷射阀与支承环之间不形成供O型环进入的间隙的方式压入燃料配管。
发明内容
在如所述那样将支承环压入燃料配管的构造中,例如有时也会以相对于燃料配管的中心轴倾斜的角度压入支承环。在该情况下,即使经由O型环的燃料压力被施加到支承环,支承环和燃料喷射阀有时也不配置在同轴上。其结果是,有可能在支承环与燃料喷射阀之间产生间隙。特别是在O型环的变形量小的状况下,经由O型环向支承环传递的燃料压力在圆周方向上容易不均,难以消除支承环的倾斜。这样,存在产生供O型环进入的间隙的余地,密封性能有时会降低。
本发明的第1方式涉及密封构造。所述密封构造适用于内燃机的燃料供给装置。所述燃料供给装置包括输送管和燃料喷射阀。所述输送管包括供所述燃料喷射阀插入的安装部,设置成将从燃料箱侧压送的燃料向所述燃料喷射阀供给。所述燃料喷射阀包括插入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部和燃料导入部。所述燃料导入部从所述连接部的端面向所述燃料箱侧突出地设置。所述燃料导入部的外径比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所述密封构造是对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燃料喷射阀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构造。所述密封构造包括O型环和支承环。向所述O型环插入所述燃料导入部。向所述支承环插入所述燃料导入部,所述支承环配置于所述O型环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端面之间。所述支承环的外径比所述安装部的内径小。所述支承环包括作为所述O型环侧的面的受压面和作为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端面侧的面的落座面。所述支承环具有筒状形状。所述支承环的内径从所述受压面朝向所述落座面扩径,并且在所述燃料喷射阀的中心轴上的任意位置都比所述燃料导入部的外径大。在所述支承环的沿着所述燃料喷射阀的所述中心轴的截面中,所述支承环的所述受压面与所述支承环的内周面所成的角度比所述支承环的所述受压面与所述燃料导入部的外周面所成的角度小。在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从所述落座面的所述支承环的外周面到所述落座面的所述支承环的所述内周面为止的长度比从所述端面的所述燃料导入部的所述外周面到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为止的长度短。
根据上述结构,在连接部的端面上,支承环的落座面的长度比安装部的内周面与燃料导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长度短。由此,在没有向O型环以及支承环施加燃料压力的状态下,容易使支承环的落座面与连接部的端面进行面接触。即,能够使支承环落座于燃料喷射阀。由于通过落座而容易使支承环与燃料喷射阀同轴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在向支承环施加燃料压力的状态下在支承环与燃料喷射阀之间产生供O型环进入的间隙,能够抑制密封性能的降低。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在没有向O型环以及支承环施加燃料压力的状态下,难以产生支承环的外周面与安装部的内周面的接触以及支承环的内周面与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导入部的外周面的接触。由此,在没有向O型环以及支承环施加燃料压力的状态下,难以阻碍支承环的落座面与连接部的端面的面接触。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在向支承环施加燃料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支承环发生变形,支承环的外周面与安装部的内周面接触。另外,同样地,通过支承环发生变形,支承环的内周面与燃料喷射阀的燃料导入部的外周面接触。由此,能够填埋支承环与安装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支承环与燃料导入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36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清器滤芯、滤清器滤芯制作方法及滤清器
- 下一篇:高压柴油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