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03117.8 | 申请日: | 2019-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4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冉志鹏;邱明;孙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F292/00 | 分类号: | C08F292/00;C08F220/3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渝 |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缩水甘油酯 聚丙烯酸 表面改性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制备 环氧基团 制备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改性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三个步骤 碳碳双键 固含量 包覆 接枝 修饰 粒子 团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包括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碳碳双键的修饰、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包覆三个步骤。本发明制备的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固含量高、粒子无团聚、环氧基团接枝浓度高、环氧基团不易脱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易官能化、尺寸在数十纳米到微米级可控、并且结构稳定的纳米材料。在1968年,由首先合成。此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由于在催化、检测分析、复合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而受到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用于环氧树脂、聚氨酯、氨基树脂等复合材料时,为了改善纳米粒子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通常需要对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环氧官能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环氧基团,通常是合成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后,使用带有环氧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如KH560,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直接修饰。通过这种修饰方法,环氧基团直接通过Si-O键结合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表面,由于纳米粒子与官能团之间的Si-O键在弱酸或弱碱的催化作用下,容易断裂,造成环氧基团脱落。另一方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由于位阻效应,环氧基团的接枝密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所述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包覆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成核壳结构,本发明方法得到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表面的基团接枝浓度高、不易脱落。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合成体系固含量高、粒子无团聚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在5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40ml~73.3ml浓氨水,机械搅拌10分钟后,加入55ml正硅酸乙酯,室温下搅拌反应至少12小时;
(2)碳碳双键的修饰:在上述反应体系中一次性加入2ml~5ml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继续搅拌6小时后,离心分离,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清洗2次,得到表面修饰有碳碳双键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3)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包覆:将上一步制得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分散于5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g十二烷基硫酸钠,超声波分散10分钟,通氮气约30分钟,然后加入烯丙基丙烯酸酯,0ml至5ml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0mg过硫酸钾,升温至70℃引发聚合;反应3小时,冷却后离心分离,水洗两次,得到聚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三中烯丙基丙烯酸酯的添加量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体积的2%~5%。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一中正硅酸乙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1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尺寸均一,粒子没有明显团聚;同时,又具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又具有较高的浓度,合成效率较高。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一中投料的顺序为无水乙醇,氨水,正硅酸乙酯。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单分散性对PH较为敏感,而对正硅酸乙酯的浓度不敏感。因此,在正硅酸乙酯加入之前必须保证反应体系中的氨水已经加入且被充分搅拌均匀。投料的顺序保证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尺寸的均匀性。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一中加入氨水的体积从40ml增加至73.3ml时,得到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尺寸从250nm增加至500nm。
作为进一步优化,在步骤一反应完成后,直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而不需要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简化了合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3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